当历史跨出古代,进入近代社会和现当代社会, 《霓裳羽衣》的影响仍然没有消失。近代中国的校园歌舞和器乐曲中,有以《霓裳羽衣》为名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以《霓裳羽衣》为名的创作舞蹈也多次出现在舞台上,如北京舞蹈学院创作表演了同名舞蹈,这些作品都是在《霓裳羽衣》失传的情况下,当代艺术家的再度创作, 《霓裳羽衣》曾经的美轮美奂和超凡离尘的意境,成为后来人们所追慕的一种艺术境界。
唐代彩绘女舞俑(陕西周至县出土) ,高耸的发髻是唐代女子时兴的“望仙髻”
历史内涵
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霓裳羽衣》始终与盛唐的国家命运及其人物事件纠结在一起,如果单凭乐舞本身,它难以穿透历史这么久远,后人真正忘不了的是《霓裳》背后的那段历史和情节。
天宝十四年( 755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并且使唐朝从鼎盛时期而渐跌落,唐明皇的晚年与盛唐的结束,在中国历史上演绎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典型教训。正如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指出:唐明皇的奢侈是“穷天下之欲不足以其乐” ,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情又是“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也。安史之乱事件中,唐明皇李隆基偕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时,六军不发,并以杨家祸国殃民为由,逼唐明皇杀了宰相杨国忠父子。之后,六军仍不发,军将士说:“贼根犹在” ,意指杨贵妃还在唐明皇身边,最后,唐明皇无奈独自倚杖垂首,站在临时行宫的夹道小巷中沉默,最终还是做出了他一生最艰难的抉择、最迅速的决断:“割恩忍断,以宁国家” ,赐杨贵妃自尽。唐明皇的这一忍,一断,了结了杨贵妃的性命,割舍了个人恩爱,同时也终止了他自己的皇位。 《霓裳羽衣》正是与这段历史纠葛在一起,而被后人追忆。盛唐的辉煌及其戛然而止,就像绚丽如幻的霓虹。 《霓裳羽衣》之于盛唐,可以说极具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