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戏剧,在创新与交流中生机勃发

专家学者共话戏剧艺术的魅力

光明日报记者李晋荣光明日报通讯员牛卓然

每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等经典话剧开售门票时,售票厅便挤满购票的观众,这些剧目为何多年热度不减?舞剧《红楼梦》火遍全国,甚至掀起了重读原著的热潮,为什么小说遇到戏剧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昆曲《牡丹亭》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爱,更是世界戏剧界的宠儿,不同昆曲艺术家演绎的几代“杜丽娘”吸引了不同时代的外国友人,昆曲为何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由国际戏剧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近日落幕。活动上来自各国戏剧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通过演出、会谈等形式,交流、探讨在娱乐方式多样化、文艺新样式迭出的当下,戏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究竟拥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又为世界发展、人民美好生活贡献了哪些积极力量。

戏剧激发文化共鸣,成为沟通人心的桥梁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同与会国际代表更好地沟通交流,特意播放了中国经典戏曲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在给外国嘉宾的请柬上写了一句话:“请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没有翻译字幕,但周总理对两国戏剧名作的类比迅速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情。在世界戏剧日的“中外戏剧人主旨对话”活动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剧作家陈彦以这个故事来说明戏剧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戏剧等文化艺术可以为各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合作对话提供人文价值基础。虽然彼此的文化存在差异,但各国人民的人际关联、感情形态是基本一致的。”陈彦说。

“当我看到不同肤色的观众眼含热泪地表达对程婴悲苦命运的同情时,我便明白,即使文化不同,但我们对人生、人心、人性的感悟是相通的。”豫剧《程婴救孤》源于赵氏孤儿的故事,故事中程婴的忠臣之义、慈父之心感动了许多观众。其演绎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他的四部代表作《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传达了忠、孝、仁、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当李树建带着这些剧目走进纽约、好莱坞等地的国外剧场时,他有过深深的担忧:“其他国家的观众朋友,是否能看懂我的戏?”每场演出结束之后,他都要问问外国观众的观后感受。他发现,戏剧所展现的真善美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也是戏剧经典在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观众中受欢迎的原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戏剧是一座可以直抵彼此心灵的桥梁。通过这种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戏剧舞台是奇迹发生的地方,戏剧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剧场的无尽力量。”国际剧协格鲁吉亚中心秘书长、戏剧研究教授列万·赫塔古里讲述了表演艺术的起源、希腊戏剧节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立历史,以此证明戏剧可以消除战争和仇恨,带来和平与相互理解。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艺术家们曾以他们的国宝——同样被列为世界“非遗”的欧隆克来演绎昆曲《牡丹亭》,北方昆曲剧院则以中国的昆曲演绎了雅库特英雄史诗《图雅雷玛》。当两部作品在中俄文化交流年的活动上亮相时,观众看到了两门世界级非遗艺术的融合与对话,谢幕时赢得满堂喝彩,这让杨凤一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力量。

戏剧是青春活力迸发的舞台

“戏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交替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和差异。上海戏剧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熊佛西早在1932年到1936年,就到河北定县从事农民戏剧的研究与实践,创造了‘流动舞台’,让农民不断接受话剧,并且自己排演话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谈起过往时表示:“当代青年戏剧人更多地关注世界、个性、创新、实验,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都有着更加宏大广阔的观察。”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从业人员和观众群体以青年为主,这里每年还举办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和上海市中学生话剧节;影响全国的上海演艺新空间剧场,其从业者和观众也是以青年人为主。“青年是戏剧难能可贵的创作力量,他们有热情有激情,有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和对创新艺术的追求,有对当下和自我进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社会支持和孵化青年戏剧的主要原因。”黄昌勇说。

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看来,戏剧从来都是青春活力迸发的舞台,因为戏剧寄托了戏剧人的梦想,而梦想永远属于青春。在冯俐所熟知的儿童青少年戏剧舞台上,遍布青春的身影和梦想。她谈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办的“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首届的征集期只有29天,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期限,决定了参与的人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期限内拿出一个15分钟的作品。”令冯俐惊喜的是,这个面向全社会年轻人的戏剧计划两年来共获得170多个创意,孵化出21部风格各异的作品。由此可见,来自戏剧的青春力量具有无限潜能。

正如国际剧协印度中心秘书长、演员、导演维迪亚尼迪·瓦纳拉塞所说:“充满创新与探索精神的年轻艺术家正在重新定义戏剧的可能性。作为可追溯至人类文明的黎明的古老艺术形式,戏剧之所以能够一直充满活力,正是在于它永远不竭的创造力与创新探索。”

“前辈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益。每一代人都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承上启下,带着大师的光环,为经典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焕发光彩。”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说。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8日09版)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在北宋,东京人往往以喝粥开始美好的一天,每日五更时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4-02-23 10:02 《东京梦华录》 食疗养生 宋代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