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竞争与学习
随着北京肯德基餐厅的成功,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公司开始寻求与肯德基合作经营:80年代末,全国有一百多家公司想开肯德基餐厅。一家计划在上海开办肯德基分店的公司派了两名企业家到北京去寻找“肯德基热”背后的原因。在前门肯德基餐厅排了一小时的队后,他们放弃了,然后去了东四的肯德基餐厅。在那里,他们尝到了炸鸡的味道。他们认为北京肯德基的成功除了与先进的工艺,可靠的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有关以外,还与这个地区本身息息相关:北方人习惯吃和肯德基类似的食物,如土豆和面包。这两名企业家决定效仿肯德基,学习他们的技术。但要在上海做生意,他们就要卖更适合南方人口味的炸鸡。于是,他们在上海开办了荣华鸡餐厅,试图与肯德基一争高下。接着,中国日报报道了这次竞争,题为“斗鸡”,赞扬荣华鸡首战告捷。肯德基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降价。这一格尔茨式的“深度游戏”成为了中国饮食和美国快餐竞争的一个文化象征。
自90年代初北京东四的荣华鸡餐厅开业以来,斗鸡的故事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向人们提出了适应新生活方式的问题:快餐文化的社会成本和利益在哪里?荣华鸡打败肯德基说明中国企业能够运用西方技术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此外,大家也逐渐认识到对肯德基和其他非中国产品的大规模消费成为了中国特色消费的标志,这在社会意义的角度讲,也是世界市场内个体消费者的成功标志。之后评论“斗鸡”的文章指出肯德基正在根据中国国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其营销策略。比如,当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业时,30%的原料都是进口的。而三年后,由于快餐产业在本地的发展,只有3%的原料需要进口——即上校的秘方和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