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编者按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众多“老字号”融传统与创新于一身,广受好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瑰宝中,各式各样的“老字号”光彩独具。它们在传承文明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丰富了百姓生活、促进了消费提升。

经历了岁月流转的“老字号”,承载的是珍贵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这些古老技艺备受重视,在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关心扶持中,在一代代传艺者的创新发展下,日益焕发新的光彩。而“老字号”中的“守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方天地间打磨着精妙技艺,体会着独特乐趣。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个群体的几位代表,聆听他们的匠心故事。

刀笔之间传承千年光阴

讲述人:西泠印社社员王臻

2003年,我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大三时,我参加一项比赛有幸获奖,指导老师看着我的作品,惊喜地说:“哎哟,王臻的篆刻风格形成了。”不论是篆刻还是书法,拥有自己独特的字法和风格特征是成为行家里手的第一步,所以,老师的肯定让我满心喜悦,也明确了自己的术业方向。2013年,西泠印社举办“百年西泠·金石华章”国际篆刻大型甄选赛,我获得了大赛第一名,由此进入西泠印社。

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北京大栅栏,顾客在拍摄“老字号”内联升的文创咖啡。新华社发

对于学习篆刻的人来说,西泠印社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它于1904年创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立社宗旨,是我国成立最早、影响最深远、专业度最高的民间艺术团体之一。一代代书画与金石爱好者凝聚于此,慢慢搭建起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为了更好地传承篆刻技艺,西泠印社对社员的金石学、古文字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在选拔社员时便坚持“首先是一个书法家,然后才能是篆刻家”的原则,提倡“诗、书、画、印”全能发展。

在研习篆刻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篆刻看起来和书法类似,却有着独特的艺术品质。篆刻使用的篆书可塑性非常强,可扁可长、可在上可在下、可左右调换,保留了古人造出的原初文字的生动性。文字是蕴含生命力的,它可以被赋予很多种精神状态,所以,你会慢慢发现,篆刻表达并不在于刀法多么厉害,更在于能够释放中国古代文字的自然生命力。

印章开始只是一个刻画符号,后来发展到“物勒工名”,再到“印者,信也”,渐渐从传统的实用物品成为一种精神承载物,原来作为身份标识的“印信”便具有了陶冶情操的意涵,成为表达精神向往的物品。所谓“金石永固”,篆刻从一门实用技能上升为一种艺术,发展演进的过程贯穿中国文明发展史。2009年,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想,篆刻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以一种活态方式记录着中华文明传承过程。如今,从事篆刻创作的人们,视野比古人更为开阔,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可以吸纳新出土考古资料中的文字元素,融合运用到二次创作中,或是采用新的雕刻工具和新的印泥材料,这都会让篆刻保持旺盛的创新性。

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南广场,你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赓续文脉”印章雕像。这个雕像,正是我们西泠印社的设计,我很有幸进行了最后的雕刻。在雕刻时,我着重增加了线条边缘金石器的崩裂感、凝重的线条质感。国家版本馆是“文化基因库”一般的存在,在参与这个项目时,我深切体会到一种传承。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和我们一起,在这一方印章的小天地里探寻悠长岁月、沉淀笔下乾坤。

年画之美蕴含美好祈愿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

1926年,父亲霍玉棠开办玉成号画庄。作坊就在家里头,小时候我看着两个姐姐跟着父亲学彩绘,便也跟着提笔“创作”。到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已经能够独立绘制《和合进宝》《刘海戏金蟾》等基础彩绘。

那时,看着父亲天天在家印刷年画,我也心痒痒想学。记得有天放学后,我见父亲还有些年画没刷完,就帮忙刷了一些。父亲看到我刷的画,觉得我在这方面有天分,遂开始系统教学。

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小朋友们在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练习制作非遗武强木版年画。新华社发

记得父亲总对我说,想要做好年画,就得守得住寂寞。出稿、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五个步骤,一辈子能吃透其中一样就很不容易。像我姐姐研究了七十年彩绘,现在仍在不断精进。年画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工笔画、版画、写意画、宫廷画等许多画种,把画转变成雕版,非常考验技艺。比如古代人物画中呈现衣裙纹理的钉头鼠尾描,用纸绘出和雕版雕出、印刷出版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年画署名都是某某画社而没有个人名字,因为每张年画都是共同参与制作的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杨柳青年画肇始于明代,历经了几百年光阴。古时候,上至宫廷仪式,下至市井活动,杨柳青年画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渐渐有了以雅俗共赏方式推行教化的功能。版画的内容主要包括娃娃、民俗、民间故事、神像、仕女等五类,既有《白蛇传》《苏小妹三难新郎》这类曲折离奇的故事,又有《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传奇,还有《孟母择邻》《二十四孝》等教授为人处世之道的传说……我想,版画就是对历史的定格再现。

清乾嘉年间,杨柳青画坊多达300余家,到1948年时,只剩了玉成号一家。1953年,父亲联合其他5位老艺人组成“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1956年成立“杨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时至今日,在新的印刷技术冲击下,手工版画的成本较高,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民间张贴年画的习俗淡了,年画更多变成了手工艺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年画产生兴趣,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从装饰、收藏、文创等方面拓展年画的发展空间。现在,天津市有了不少年轻的年画从业人员,我们也在大中小学各有侧重地开设了年画相关课程。

我画了大半辈子年画,深深被它的美折服,希望它能继续传承下去,让中华儿女永远为之自豪。

木刻水印重现“笔墨山川”

讲述人:荣宝斋木版水印高级技师刘宝祥

1979年起,我师承第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玉良先生学习木版水印。木版水印保留了古代雕版印刷术的传统技艺,纯手工印制画作,连使用的工具都是自己制作。所以一开始师傅便教我们制作印制工具,接着进行木版水印基本功练习。

师傅告诉我,要想做好木版水印,必须有“四心”,即静心、细心、耐心、恒心。其中,“静心”非常重要。“静下来”是师傅最常对我们说的三个字,心无杂念才能人器合一,作品才有灵性。

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上海豫园“老字号”宁波汤团店推出的兔年兔子点心。新华社发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2024-07-23 10:13 中国电影 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2024-07-19 10:07 博物馆之城 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我国的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西瓜呢?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古人同样好奇,他们也对这个问题做过长足的探索。

    2024-07-17 09:24 夏天 西瓜
    在吃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眼光!

    在吃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眼光!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有些新物种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反客为主”,成为今天散落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一起来看历史上那些关于“老祖宗严选”的趣事。

    2024-07-08 11:34 原始农业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连日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1、2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厅外也排起了长队。

    2024-07-05 10:15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三星堆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杆性人物、对中国人文精神影响至深的苏东坡,其坟茔就坐落在郏县西北隅。

    2024-07-05 09:49 苏轼
    四川大学博物馆 荟萃西南地区人文自然珍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 荟萃西南地区人文自然珍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从学者视角和学科维度精选展品,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力求增强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兴趣。”

    2024-07-02 14:56 四川大学博物馆
    没有一个“夏”字,却句句都是夏天

    没有一个“夏”字,却句句都是夏天

    有难忘的回忆,有未知的惊喜,有无数正等待慢慢实现的璀璨梦想,是的,这就是夏天。

    2024-07-01 10:03 夏天
    微综艺碰撞出“治愈”火花

    微综艺碰撞出“治愈”火花

    网络微综艺《我爱我很棒旅行日记》日前收官。作为今夏最与众不同的一档多人旅行Vlog,该节目以“旅行日记”的形式聚焦余秀华、完颜慧德、苏敏、邓静四位有不同故事和经历的女性嘉宾,凭借真实治愈的“碰撞”受到大家喜爱。

    2024-06-25 17:21 余秀华 《我爱我很棒旅行日记》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