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首部北京版小学“国学教材”改版完毕 将再次送审

2017-01-23 16:27:12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遗憾的是,教材审定完一年后,张凯先生仙逝。在去世之前,老先生还受课题组委托,组织北京专家编写了教材中的中国玉文化、瓷文化和北京地区文化等相关部分的内容。“内容收上来,先生却已经不在了。”提到这位为“国学教材”推广不遗余力四处奔走的老先生,张健充满感激。

值得欣慰的是,作为首批全国传统文化课题实验区的通州、大兴,认真完成了第一轮的标准化课程实验工作,还重点参与了教材改版和教材教师手册的编写工作。此外,通州的传统文化“三步六正”教学法也得到教育系统的普遍认同而大范围推广。北京为“十二五”阶段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实验工作,在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和标准化课程实验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起到示范区的标杆作用。

推广:

师资缺乏是最大难题

张健介绍说,如果新教材顺利通过审定后,也将以每两年一次的频率进行修订改版,除了保证其与时俱进之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压缩。“目前,我们是以每学期30节课的容量进行设计的,考虑到很多学校可能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课时,未来我们的目标将压缩到每学期15节课来进行学习。”

而提到教材推广,最让张健发愁的事儿就是“师资不足”。在张健看来,包含国学在内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知识庞杂的体系,对于老师来说,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体系作为学术基础之外,还需要具备绘画、书法、古琴等方面的艺术基础。张健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国学教材授课对于教师的要求之高,在《弟子规》第二章“入则孝”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外出必须告诉父母去向,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其中的“告”在这里应为“固”音,因为含有“晚辈向长辈请示”的意思;而在同辈告知时,此字才为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告”音。“如果没有训诂学、文字学的基础的话,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字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知识盲区。”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目前课题组与多方合作,录制了国学教师培训微课程,为国学老师提供更多的便利。除了加强师资的培训,课题组也在借助多种方式进行国学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我们也录制了与教材同步的微课程,未来课程可存储在腕表上,学生可以以音频的方式进行收听;也可以从腕表中导出,在电视、电脑等终端上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此外,新教材背面也都印制了二维码,与教材相关的微课内容也将免费提供在平台上,供家长、教师使用。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文并图 J191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