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刘远江:书法是心灵精妙活动轨迹的具象化反映

2017-03-25 12:31: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王阔海先生独创的“以笔代刀,藉写意贯通刻意”的中国新汉画艺术是一项巨大的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是汉画行走了四百多年后,自汉代以降的近两千年间,以及宋代衍生水墨画以后的近千年来,从未有人作出过像中国新汉画艺术这样“开宗立派”的大气象创新实践,因此王阔海联袂中国新汉画艺术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暗合,乃空前的文化艺术盛举,为中华民族文艺传承出新的一个有趣而深刻的缩影。由此可见,源于汉画的浓烈的文化仪式感,其实就是必要的文化敬畏之心,这是我们当下极为匮乏的精神仪式,这一精神仪式的缺失,如今导致许多文艺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外行、功利而扭曲。

(三)书画同源怎生践行

书为心画,文极为画。说明书法是心灵精妙活动轨迹的具象化反映,绘画则是人类文化修炼到极致后为灵魂寻找到的哲学归宿。因此书画同源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书画同时指向人的心灵,心灵层面的灵性文化表现能力是书画艺术共同的源头活水;其二,中国书画皆为线条表现艺术,书法是线条文学,弛情达意。国画是藉线条造型,造境抒怀。即便是南北朝的张僧繇及后来者开创擎起的“没骨技法”,其灵魂深处也依然是线条艺术的底蕴和感觉。可书画同源的理念行走到当代,似乎发展得并不顺利,绝大多数的书画家对书画的本质缺乏认知。比方说,书法家只知闷头练字,却对书法本身的风格特点及承载的内容缺乏创新意识和意愿,加之对书外功夫不闻不问,结果沦为“书匠”;画家则只知描画,而不懂中国画应该是写画,同时亦对画外功夫不予理睬,结果同样不可避免地沦为“画匠”。需要廓清的是,有许多人认为,对中国画而言,书法是绘画的基础,就像说楷书是草书的基础一样。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书画同为线条艺术,线条驾驭能力皆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是谁的基础一说,应是一种互为辉映的关系,只是书法不好肯定对画有影响,那样的话,字就入不了画,严谨的古人多会请人为画题字。同样,楷书也不能理解为草书的基础,没有先后关系,各种书体的基础点线笔画的驾驭技法、笔墨感觉和审美取向基本相类,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但精通书艺后,诸书体间的内涵意味可相互融合参鉴,亦即不同书体的书意是可并行不悖、相融相通的。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