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君的纠结(1)

2016-11-27 10:49:41      参与评论()人

儿子上小学那会儿我就觉得奇怪:日本的学校,国歌怎么唱得那么少。

公立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二年里,正式唱国歌的机会平均下来每年不到一次。如果上私立学校的话,唱国歌的机会就更少了。1989年文部省强化国歌国旗规定实施之前,有不少学校根本就不唱国歌。我朋友说她就读过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没唱过国歌。

不仅国歌唱得少,很多人对唱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也许是因为日本的国歌从歌词到旋律都古风盎然,低年级小孩不容易教唱。所以,大凡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为了应对毕业典礼才在音乐课上匆匆学唱的。音乐老师一般不讲解歌词,更没时间讲国歌的来龙去脉,学生能鹦鹉学舌就可以了。相比之下,校歌更受重视:不仅一入学就教,还会花上很多课时,唱校歌的场合也远比唱国歌的要多得多。难怪在日本人心中,校歌比国歌更亲近。

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教育界会因为文部省关于国歌国旗的规定而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闹出了人命。2004年东京都有几百名公立学校的教师因为在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唱国歌的几十秒钟里静坐、缄口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有的教师连续几年拒唱拒起立,处分因此而逐步升级,从警告、减薪、留职停薪,直到差点被开除教职。官司打了十几年,至今还没彻底了结。像日本这样国歌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的国家真的很少见。

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国歌的歌词里有什么偏激的词语,或是像德国的国歌那样,战后有不得不删除的段落。出乎意料,日本的国歌极短,连汉字加假名三十个字,奏一遍也不过四十来秒。寥寥数行,写的净是对长寿的讴歌:“祝君寿长久,千年万年长,直至细石凝成巨岩,岩上长出青苔。”国歌《君之代》的歌词源自是十世纪编撰的《古今和歌集》里一首贺歌的卷头诗。十一世纪,这首短诗被收录进《和汉朗咏集》,作为贺寿歌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君之代》歌词虽好,但有一个很大的疑点,就是谁是诗中的“君”?因为它的作者没有注明这首诗是献给哪个“君”,甚至连谁是作者都还是个谜。所以,后人对“君”的解释便因为朗读的场合而变:时而是普通的“你”, 时而指当时治世的主君。据说歌词中类似“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的比喻曾深得皇室青睐。

明治开国不久,为迎接英国王太子访日,明治政府匆匆准备国歌。仓促之际,想到了古诗《君之代》,觉得它文字意境都好,还接地气,于是请来当时在日本海军军乐队任乐师的英国人Fenton为之配曲,最早的国歌就这样匆匆诞生了。但是,Fenton作的是洋曲,音节和日语语音错位。后来,由日本雅乐师改编、德国乐师润色,才有了今天的旋律。1880年,《君之代》作为明治天皇的贺寿歌首次在宫中演奏,从此,这个“君”便定格为天皇,《君之代》自然而然成了天皇治世的赞歌。1893年被编入当时文部省发行的“小学仪式歌本”,要求在入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天皇生日等重要典礼上颂唱。

如果不是那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可能还不会引出“君的纠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战争的需要,在军国主义分子的牵引下,政府开始强化皇民意识和爱国教育,《君之代》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940年11月10日,政府在皇宫前广场举行了盛大典礼,纪念日本初代天皇即位二千六百年。四万九千多与会者,在昭和天皇和皇后面前山呼万岁,继而齐唱了《君之代》。第二天的庆贺会上又重现了同样的风景。那年,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庆祝活动,以往学校和军队唱得比较多的《君之代》,一般国民也有了多听齐唱的机会。这个特别的节日提升了《君之代》唱同全民族的特殊效果,也深化了尊皇爱国的意识。第二年,文部省趁热打铁发出指示,对如何唱得恭敬虔诚作了具体的规定。强化齐唱《君之代》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为您推荐:

英伦苹果,纸上余香

2016-11-27 10:49:41

音乐合作者

2016-11-27 10:49:40

大鱼

2016-11-27 10:49:40

宁可飞升也不嫁

2016-11-27 10:49:40

在哈佛陪读

2016-11-27 10:49:40

讲故事的人

2016-11-27 10:49:37

纪念陆谷孙先生

2016-11-27 10:49:31

姜亮夫与哈隆

2016-11-27 1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