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越辩越明!《兰亭序》里的别字再证

2017-09-22 09:48:07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笔者的文章《〈兰亭序〉里的别字》(点击☜题目阅读)发表以后,白胖燕先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兰亭序〉里,王羲之真的写了错别字吗?》(点击☜题目阅读)的文章。该文与笔者的文章实质上风马牛不相及,因为错别字和别字大 不一样。然而白先生恐怕误读了笔者的文章,因其文中所称的错别字或别字,含义明显更偏重于错字,可以说是误把别字理解成了错字,如白文说:“如果放在东晋的历史环境中,王羲之是不是错写了别字呢?

事实上,为避免误会,《〈兰亭序〉里的别字》一文已经首先对别字做了规定,让它在有限的圈子里呆着。也就是说,

文中对别字和错字进行了严格区分:

别字无碍意义传达,相对于正字,只是不是首选而已;

错字则与对(正)字相对,影响意义表达,已经发生质变。

但这一争端是因笔者的文章而起,所以也做一简单回应,因为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兰亭序》摹本

1.“禊”与“稧”

(前者是正字,后者是别字,下同)



白文引述了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和毕阮(岩壁按:白文此处有误,应该是毕沅,见徐世昌《清儒学案》第81卷)的说法,但这并不能证明“稧”是正字。

《辞源》(商务印书馆第三版,第3021页)引《兰亭序》相关文句即作“禊”,而且有“禊帖”条目,并无白文所谓的“历代倒多是将各类《兰亭序》的书写稿本,简称为‘稧帖’”。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第4770页)收有“稧”,释义是“通禊”,意思是“稧”为通假字,正字是“禊”。也就是说,“稧”是别字。后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有“禊”专条(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第382页),可见,东汉人已经把“禊”作为正字了,而不像白文说的“即使到了清代,人们也没有完全将稧规范为禊”。

2.“嶺”与“领”



关键词:兰亭序错别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