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我们从刘海粟那里学到什么

2017-12-15 09:16:43    新浪收藏  参与评论()人

刘海粟曾在《拭目待天葩》一文中说:“既要有历史眼光,纵览上下二千年的画论画迹,又要有囊括中外的世界眼光,凡属健康向上可以吸收的东西,都要拿过来,经过冶炼升华,作我们民族艺术的血肉,对古人和外国人都要不亢不卑,冷静客观,要厚积薄发,游刃有馀,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到自由和必然统一的境界。”表明他对中西艺术的兼容思想。

再看他的国画、书法,感觉书法比国画好,书法确实苍劲刚健,一种“屋漏痕、锥画沙”的拙朴风浮现出来,还是很正气的。那国画作品,跟油画创作一样,都只是大形俱在,却逸笔草草,了无雅趣。1954年的《万山积雪图》,那层层墨染的山头和红叶绿树勾勒感觉还算细致,染中带写,算是学习传统山水中比较成功的一例,大效果不错,尚欠动人处。有人说他的山水画为“有笔法而无皴法,传统法则均为时代的气韵所替代”(陈履生(微博)语),此言甚是。只是这“时代的气韵”,我觉得,这纯属刘海粟个人的气韵。

刘海粟《毕竟西郊八月中》,书法,100cm×50cm,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看他晚年的泼彩山水画,有种“大刷漆”的感觉,不了解他这是泼出来的,还是刷子刷成的,总之跟画面的主景融合不到一起,生硬感、违和感很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不适感。开始以为大师是用早期的油彩作画习惯来创作,。再看张大千的泼彩,就舒服很多,其泼彩形成的云雾气都能整体和主景交融相合,色彩生发出氤氲淋漓的变化感,既有拨开云雾的大气,又有层层递进的舒畅。刘海粟说过“张大千是泼我是浇,浇得惊风雨泣鬼神”,我感觉,真的是“惊风雨泣鬼神”,还十分“惊人”。有一幅1988年创作的《奇峰白云》感觉还算到位,“大刷漆”不突兀、不刺眼,渲染效果细腻,远近景的层次分明,画山用焦墨皴擦,整体干净、利索。

刘海粟《奇峰白云》,93.5cm×172cm,国画,1988年,香港私人藏

把刘海粟的画跟关良作比较,两者都有野兽派的痕迹,跳脱、不求形似。但关良在画坛的名声不响,如同一滴水投进大海般无声无息,与刘海粟的“大师”地位没得比;其次关良主攻人物,画幅尺寸小,鲜有那些高头大卷、磅礴巨幅;油画基本用平涂,不怎么探索西画的立体、光影和空间。当然,关良埋首于民间美术,把民间绘画的特色融入到他的油画和中国画创作中,这是他一大艺术成就。我们看关良的画,它很拙稚、真诚,没有刘海粟画中的“火气”(浮躁气),更重要的是,他潜心研究绘画艺术,综合了多方面的艺术元素:譬如音乐、戏剧等等,开启了一条中国现代水墨之路。

刘海粟《黄山光明顶》,105cm×137cm,国画,1982年,香港私人藏

关键词:刘海粟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