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2016-07-13 09:07:29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立陶宛是个以天主教为主的信仰之国,首都维尔纽斯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40)的城区里就分布着四十多座教堂,而其近代不断被侵占的历史,也驱使着立陶宛人民对民族、身份认同的渴求,并成为了其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陶宛的剧场里始终保留着一种对自由、浪漫的希望和追求。不论是《鹳的礼物》中对鹳和命运的信仰,或是《方言盛宴》中演员不断抬头对雨水的祈求,都是这个国度民族文化的自然流露。

《鹳的礼物》取材于立陶宛的民族传说,作品以40分钟的时间讲述以白鹳为主角的生命轮回的故事,白鹳在1973年被宣布为立陶宛的国鸟,立陶宛人民相信这种鸟类如果在谁家筑巢,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而每年的3月25日,也是立陶宛人民以传统仪式庆祝鹳的节日。演出中,身着传统服装的乐师为表演进行音乐伴奏、并用面前的古老物件发出各种音效。两位演员则用自己的身体借助纸片、木棍、毛毡等等物件,通过自己的身体与它们一起拼凑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演出中,不同的物件可以扮演同一种角色,比如白鹳的翅膀,可以是演员将两块长形木板夹在腋下,也可以是演员借用白色的毛毡附着于木棍之上;演员手上同样的物件也可以不断变换自己的功能,比如一个圆形的箩筐时而象征太阳,时而又成为了鹳的巢穴;半圆形的木质农具,则时而是月亮,时而是小桥,时而又成为了白鹳孕育鹳宝宝的肚子。

由于不同国度对命运轮回与送子传说的解读不同,中国观众对于剧中的不少细节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演员调用视觉、听觉语言开启观众想象力的方式,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该剧在维尔纽斯演出时,剧团在观众进剧场前还会安排小朋友们一起用木棍和红白两色的毛毡制作白鹳的样子,这样的一个贯穿演出前后的引导过程,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观看演出时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同时也为演出过后,父母、甚至老师为孩子讲述立陶宛民族的文化和传说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开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