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王进玉:可怕的审美依赖

2017-07-18 13:44:33    新浪收藏  参与评论()人

毋庸置疑,审美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无论好与不好,一旦养成,成为一种审美定势、审美标尺,或者一种审美依赖,这个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它的两面性就会表现出来,尤其是不好的那一面,甚至会严重影响到艺术本身的创新和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无论在审美习惯,还是在创作与品评的标准上,都基本还延续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思路和模式,没有大的突破和变化。古人书法中的点画关系、结体布局、笔墨情趣等,今人依然在学习着、承传着。古人画面里出现的绿水青山、房舍篱墙、花鸟鱼虫、车马人群等,今人还在一如既往地绘制着、重复着。殊不知,古人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无一不是他们当时生活环境、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他们平常就是那样的一种状态:那样的欣赏习惯、那样的着装打扮、那样的风俗民情、那样的生活节奏、那样的抒情特点……而今人,如果还像古人那样,画着与之相同的题材、内容,发着与之相同的情绪、情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伪传统的体现。

如今已进入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包括交往的手段、生活的习性、审美的取向、价值观的表达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与古人,与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场景和状态。那么如果还完全按照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那种审美定势、评价标准、创作习惯来进行,而无所实质性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显然与时代要求和当下审美不相符合。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化的景象,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等不适合入画,也很难产生像古画那样的诗意和境界,所以宁愿选择“借古抒情”。这种观点的产生,其实就是审美习惯,严重点说,就是审美依赖、审美惰性所导致的。扪心自问,面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艺术审美及其创作上,究竟是我们有意在回避,不愿意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还是真的就不能够打破和改变那个所谓的“传统”?何况眼下所谓借古抒情的副作用,表现得也越来越明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看看众多走传统一路的作品,或陈旧苍白、虚情假意,或脱离现实、献媚雷同。而真正具有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真正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精品佳作,实在少之又少。

关键词:审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