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我们是谁”漫画:“小确丧”不是绝望,是目光所及太过狭小

2017-08-30 15:00:43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这一个个“丧”的小团体,正是麦克卢汉所谓在网络时代诞生的“部落”。在曾经,个人要么融入社会,要么成为绝对孤独的个体,二者必居其一。而在现在,个人如果与“社会”难以协调,却可以通过网络的帮助与其他相似的人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小“部落”。当人们无力把握作为整体的社会之时,却可以选择以“幽默”的方式来显示自己对于“部落”中的生存有所把握。“丧”在小圈子中的风行,正是网络带来的“重新部落化”倾向的最生动体现。不过,“部落”虽然是小团体,却不过是由类似的“个体”集合而成,而与真正的“集体”和“社会”之间存在断裂。日本学者东浩纪曾经区分了“现代的人”和“后现代的人”。在他看来,“现代的人”可以通过社交,将个人的小故事与集体的大叙事连接起来;“后现代的人”则沉浸于个人的小故事,却丧失了与大叙事之间的联系。东浩纪引用科耶夫的观点,进而指出:人性应该是与自然进行斗争,而动物总是配合着自然生存,“后现代的人”呈现出的正是“配合着自然生存”的动物化倾向。“丧文化”就是后现代人类在小“部落”里编织出的种种小故事。一方面,这样的小故事因与大叙事断裂而显示出一种近乎无意义的“丧”,但另一方面,通过自嘲与反讽,这些小故事也帮助人们得以“配合着自然生存”,不是反抗,而是与不得不身处其中的周边环境进行磨合。

一旦洞悉了“丧”并不是绝望这一点,也就不必对当代年轻人中蔓延的“丧”之风气过分焦虑。“丧”的问题并不在于消极,而在于目光所及太过狭小。走不出“小部落”,也就无法摆脱“丧”。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提出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当人们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感到焦虑之时,应当运用这种“社会学想象力”,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上升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环境产生新的认识,进而参与到社会公共论题中去。“丧文化”中的吐槽,正是这种“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如果想要摆脱“丧”,就不能只在这个同质化的“部落”中来理解问题,而应当在“社会”的视野下来对自己的焦虑不安进行理解、进而尝试解决。年轻人用“丧”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其中蕴含着反抗与改变的因子,但只有摆脱“丧”,才有可能开创反抗与改变的积极行动。

关键词:漫画小确丧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