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文艺评论,作者为何“隐形”

2016-07-21 17:07:17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文艺创作离不开评论,这大概是谁都明白的事情。文艺评论写得多写得好,自然就会出名,成为评论家。即便是网络作者,起个怪怪的网名,但读者、网民大多也知道这是何许人也,开讨论会时主持人一介绍,大家一片掌声,显然,他们早已名声在外。可是,近年来,网上又产生了一种“隐形评论人”,所谓隐形,就是化名或匿名,没人知道他们是何方神圣,他们每一发声,读者和业内人士就会费一番猜测功夫,“这是谁啊?”

文艺评论为什么要“隐形”?我想,这与文艺评论的现状有关。评论一旦真名实姓,就要多方顾忌,最起码也要顾及人情,这么多年的老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无论怎么写,话都不能说得太直率,更不能太尖锐,于是,先是称赞,末了再加几点“但是”,温温吞吞,就成了评论的基本套路。

对平庸,评论大概最难启齿。特别好,你不妨敞开说,特别差,你也可以言辞犀利。就怕那些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的东西,想说亮点,没几个,想说弱点,似乎也不很明显,于是干脆不说,或是不疼不痒地来几句,何必为了个不上不下的作品得罪人。

评论对平庸作品的失语,可以说,是平庸作品泛滥的缘由之一。这种创作最保险,还最容易过关,虽说留不下来,但当作业绩总是可以的,而且,平庸之作往往数量最多,批评平庸就等于批评了多数人。

其实,评论不但要赞扬佳作、批评劣作,更要直面平庸之作。甘于平庸的状态有时比制作劣品还要危险,危险就在于人们不易察觉,舆论容易放过,危险就在于鉴别平庸有一定的难度。你稍稍吹捧几句,平庸就可能被拔高成上乘,些许粉饰,平庸说不定就能以佳作而获奖,略加掩盖,平庸很可能在观众眼皮底下轻轻滑过。

关键词:评论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