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刷一刷鲁迅和他的“朋友圈”

2016-09-02 09:09:09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而郭沫若曾为《鲁迅诗稿》序言中的一个字专门写信给上海鲁迅纪念馆。1959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将当时所见的鲁迅诗稿手迹整理出版,并请郭沫若作序。1960年5月,郭沫若写来一篇200多字的序文。这篇序用的是文言,对鲁迅旧体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做了高度评价。需要指出的是,这篇序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后启来者”原为“后无来者”,但当时有人对“后无来者”一语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为此专门写信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建议将“后无来者”改为“后启来者”。虽为区区一字之改,却折射出他对友人的情谊。

上海,圆了无数青年的文学梦

在鲁迅的一生中,上海这座城市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1918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首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由此,他从周树人成为鲁迅。而上海,也是他不少友人名声大噪的地方,比如丁玲,她的处女作《梦珂》和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发表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上。那是1927年底,她首次以“丁玲”之名所写的《梦珂》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是叶圣陶,他从未听说过丁玲,从自由来稿里发现了这篇小说。叶圣陶很快给丁玲回信,希望她再寄来作品,写多长都行。

据丁玲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透露,那个时候丁玲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这辈子靠什么为生,虽然尝试进行文学创作,但并没有信心,小说《梦珂》的发表和上海的来信让丁玲受到了鼓励。1928年,丁玲的第二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再次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了轰动。随后丁玲和在北京相识的胡也频来到了上海,又在《小说月报》发表了两篇小说,一共4篇都是头条位置。在王增如看来,丁玲的文学创作,就是从上海开始的,是上海这个地方让丁玲选定了这条文学路,而且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此次收入《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的是最早两篇小说发稿的校样,作者自己修改的痕迹不多,但留下了编辑、排版的诸多印记。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稿纸起首印着“小说月报贰号目”,盖着“华字部公证图章”,每节日记的时间都标注用五号方头字体,正文中有多处红笔改动的地方,有些只是为使排字工看起来方便,把书写不清晰的字重描,但也有些是实质性的改动,如把“讨嫌”改为“嫌厌”,“他”改为“他们”等。这些改动之处是否是叶圣陶的字迹,值得研究。

关键词:鲁迅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