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2016-06-29 10:06:13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图拉阿姨还活着吗?”他声嘶力竭地大叫着,“她还活着吗?她活着,是不是!我就要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

小说完了。

一部关于马丁松的也是关于人物小马丁的童年悲苦的半传记虚构,到此如诗样戛然收回而完结。一方地域、一地黄连般的诗的童谣,在极度的悲苦中,闪烁着晶莹、辉煌和无尽的善美的光泽,照亮了世界和阅读者的内心。原来,小说中的诗韵,并不仅仅是因为作家本为一个了不得的诗人,不仅仅因为他简明、清白(也许还缘于翻译家的翻译),如诗如谣的句式和叙述,还因为人物命运中更内在、单纯的心魂世界,而才有着整部小说都不曾熄去的爱与诗的光芒。也许这,才是一个作家真正的伟大之处。才是《荨麻开花》更为诱人到念念难忘的缘由。

还有,面对那充斥着小说苦童谣般的叙述,我们不得不说,它虽然没有20世纪作家们对文体一味求奇的创造,乃至于也多少因此使它失掉了“国际声誉”,可在今天看来,却有一种更为单纯的美和深沉的诗意,构成了叙述和文体的根本,反而在世界文学叛逆性创造的喧嚣之后,更显出内在的审美与生命力。好像,小说的每一页文字,都是被拆散的诗句。诗像浸滴在水中浓烈的墨汁,而小说,就是用这种泡过诗句的墨汁而写成(又想到了翻译家的翻译之功)。于是,它不再是小说,而是关于一个孩子和一地黄连的散文;它不再是散文,而是一个以苦为歌的在风野中独自跑着的孩子的生命的童谣。它既不是散文,也不是童谣与诗歌,只是没有被世界认识的产生于1935年的苦童谣的小说文本,而在今天,发出了童诗文体的写作之光。“她把手张开,比划一个宽大的手势,告诉他世界有多大。她画出一条地平线,而她的眼睛看得很远很远。”人,“消失在丧服中的寡妇那昏暗的森林里”。“风把她的裙子吹起来,成了一面情欲的旗帜……她站在那里拍打着衣裙,把屁股也舍弃给大风了。”“对于所有只想着这个身体的人来说,这就是蜂蜜。”等等等等,这不是小说中所谓的俗烂的金句,而是在20多万字的黄连漫漫的写作中,飘散的无处不在的咖啡的苦香。是语言和文本的一种气质,是文体内在的一股精神。是苦童谣文体的呈现与积累。至于这种童谣文体的叙述,最终在北欧“成了瑞典童年叙事常见的范式”,对我们来说,并非那么直接的重要。但于我们的写作和阅读,却一定是一种更为宽广、直接的《呼兰河传》式的童谣小说的不一样的体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