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回归小说创作 作家马原:在文坛的局内和局外

2017-12-18 11:01:01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当时的妻子读了之后,说怎么写出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很多同代的作家对社会生活有浓厚的观察热情和把握能力,但马原不一样,他有意地追求一种外在的形式,对这种“表层”的关注几乎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

如同一个原本封闭的塔楼,马原打开了许多扇窗户。很快,余华、格非和残雪等作家纷纷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他们的写作与前一辈作家有着明显的分野,而马原被认为是第一个先锋派。读到马原的小说,很多写作者也发出了马原当年阅读外国小说时的感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先锋让马原得到了很多业内同行和部分文学青年的推崇,高校中文系的当代文学史教材绕不过他,但先锋也让他在大众和官方体系中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文学奖总是跟他无关。

许多年后,马原的名字慢慢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但在回想起当年的文学版图时,总有人感叹,那是最好的时候,对许多小说写作者是这样,对马原也是如此。文学的疆域不断拓展,甚至担负起了时代临时交付的任务,从地下和酒桌走向前台,进入到大众视野。

但好时候总会过去。从1991年开始,马原也停笔了。“做了一个梦,梦醒了就不写了。”他这样写道。后来,他也尝试过重新写,但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感觉。小说曾经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再次拿起笔时,他却觉得无比吃力。与此同时,许多原本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人或是同样停止写作,转了行,或是转变风格,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马原感受到了这种转变。他曾满怀信心,花了两年时间,走了两万多公里,走访了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翻译家以及杂志社和出版社等,希望可以将这些作家的状态与想法借助影像保存下来。在走访的过程中,马原感受到了那些写作同行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兴奋、彷徨、浮躁与茫然。当时,余华还在计划着写出一部可以媲美文学经典《红字》的小说,一年之后便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品《活着》。作家刘心武开始思考文学的商业前景和影视改编,后来转入《红楼梦》研究。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