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希区柯克首部彩色电影,《夺魂索》(1948年)无疑是一部极具挑战的实验性电影。因为当时一本胶片最多只能拍10分钟,而希区柯克为了“一个镜头将片子拍完”,将每一个切镜用隐形的剪辑点弥补,巧妙地营造了“一镜到底”的幻觉。
《夺魂索》1948
而令后世赞不绝口的是他在《惊魂记》(1960年)中的分镜设计,考虑到画面过于血腥,希区柯克决定将其拍成黑白片。浴室谋杀的场景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镜头的调动和蒙太奇的运用在当时都十分前卫,著名艺术家索尔·贝斯为其设计的分镜功不可没。
影片的最后,被捕的罪犯坐在板凳上,此时他再次出现了双重人格,逐渐显露的邪魅一笑冲击了观众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成了无数人的童年阴影。当时评论界对此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说这是希区柯克导演生涯最大的污点,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惊魂记》在票房上的大获全胜以及惊悚片导演前赴后继的效仿、致敬。
《惊魂记》 1960
曾有人问过希区柯克:“什么是麦格芬?”他回答:“是一个诡计。”
这也是希区柯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麦格芬(MacGuffin),就是指在剧情中有很大重要性,但却似是而非、子虚乌有的东西,它很容易让观众被故事情节带着走,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情绪,并产生强烈的共情。
《三十九级台阶》 1935
我同疯子的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主义的旗帜性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是一位富有绝妙想象力的天才,他的作品常以超越现实的奇幻景色而令人惊叹不已
6月21日,“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第八展厅开展。本次展览为全国巡展的首站。展览集中展示了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安东尼·布朗的162幅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