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锈迹斑斑的秦半两,诉说着秦统一货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半两钱始铸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止了战国时期形制不一的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以两、铢为单位的纪重货币制度。半两币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中国钱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半两钱形制是秦以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2000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影响深远。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长久的钱币形态之一,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共流通了734年。西汉承秦制,铜铸币以两、铢为单位。西汉前期曾多次改变钱币的法定重量,汉武帝统治期间,先后铸造三铢、四铢、半两等重量的钱币。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实行币制改革,始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前113年),禁止郡国铸钱,只准上林三官铸造。自此,中国货币铸造权与发行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
铸刻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迹的开元通宝、印有铭文的南宋大银锭、元代发行的统一纸币中统元宝交钞、背面印有英文的清末机制币……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钱币,勾勒出货币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进程。
展览第二部分“圜宇方圆——古代钱币中的社会生活”分为“资币轻重”“货币战争”“食足货通”“孔方万象”“泉铸岁远”5个单元,展现了钱币与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关联。
在“货币战争”单元,几枚印有光绪帝头像的银币格外吸睛。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省地方政府仿外国卢比造四川卢比,有力地抵制和削弱了外国卢比的入侵,满足了汉、藏商民的需要。四川卢比,又称川铸藏洋、藏元(炉关),是中国最早铸有人像的银币,也是中国唯一铸有帝王像的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