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城的戏曲评论始终站在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角度,把中国戏曲与民族心理、风俗信仰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人类文化和民族戏曲美学的高度指导当代舞台艺术实践,并与各种贬损和矮化民族文化的言论展开论争。
有段时间,有些人老拿外国的悲剧理论来套中国戏曲,认为悲剧就必须向西方悲剧那样彻底毁灭,一悲到底,那些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是“粉饰现实”的“光明尾巴”,会降低悲剧净化心灵的力量并麻痹人们的斗志。郭汉城撰写文章,结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中人定胜天的思想以及梁祝化蝶、青儿焚塔、窦娥三桩誓愿等戏曲典故,阐明善恶分明、好人好报的乐观主义精神已作为民族心理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形态中,构成了中国戏曲有别于西方悲剧的重要民族特征,指出应重视本民族戏曲的风格和传统。
“中国戏曲几乎没有希腊式的毁灭性悲剧,而是悲喜交互式的存在。只有当胜利的结局呈现于舞台时,观众才感到满足。但这不是廉价的情感宣泄,而是民族精神和历史经验在审美形态中的表现。固然,美好事物的毁灭能产生崇高之美;但美好事物的胜利以及理想在现实和幻想中曲折实现,同样能产生另一种崇高的美——力量之美、意志之美,它的震撼甚至不比那种让好人毁灭来暴露社会罪恶的悲剧意义小。”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文学一定包括这个民族的语言、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离开了这些,戏曲就失去了民族的特色和光彩。
他的评论不发高深空泛的议论,不玩冷漠抽象的概念,而是秉持“寻美”和“求疵”并行的原则,坚持真理、直陈弊端、阐明立场,进而开具解决问题的良方。1956年,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戏曲演员讲习会”上,有些人在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时,粗暴对待戏曲遗产,把“反封建”“爱国主义”之类的概念强塞进剧本,对没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生活小戏妄加否定。为此,郭汉城撰文呼吁创作者正确衡量传统剧目的意义,万不可采取一杀就杀掉一批的做法。在他看来,一些生活小戏固然没有“伟大的教育意义”,但它们传递出的美感享受同样起到了启发人们认识生活和用高尚的感情对待生活的作用,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文艺作品中的思想和形象是无法割裂的,思想只有透过形象才能表达出来;那些把人物的思想与整个作品的思想等同起来,以为只要提高了人物的思想,整个作品的思想也就水涨船高,其实只会适得其反。他提醒改编者要重视戏曲的规律和特点,把人物写真,把感情写深,通过典型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影响人,切忌生拉硬拽给人物贴标签。这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评论及时解开了创作者的心结,匡正了戏曲改革道路上的种种偏狭和误区。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