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观众们显然认为他们有。
回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本身。一贯被认为是拍摄“诗电影”的导演毕赣,相比于上一部作品《路边野餐》,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他大规模地增加了影片的情节性,或者说,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叙事努力。《地球最后的夜晚》除开叙事手段上的各种诡计,是存在直接的、存在着的人物和情节的,并且套用了“黑色电影”的侦探模式。从叙事角度来说,本片唯一缺失的是一个现实性的“结局”。对这一缺失,创作者使用了一个梦境、虚幻的“结局”进行了填补。
电影以前70分钟的2D部分和后70分钟的3D部分划分为“现实”和“梦境”两部分,而2D的“现实部分”,则是“多年前的记忆”和“现时的寻找历程”的混合剪辑。前70分钟,故事主线里主角寻觅的最终结果,电影是故意留白的——影片中,黄觉饰演的主角最终找到了目标地点:歌厅。那时,距离见到他要寻找的女人只剩下3个小时。为消磨时间,他去电影院看了一场3D电影——他随着电影睡去,一场70分钟的3D梦境,将主角前70分钟展现出来的所有的欲望、执念和感情都一一对应给予了满足。在这种满足中,电影戛然而止,至于现实中的结局,即主角是否见到了他要找的女人,找到了又会如何,在导演看来似乎已经没有意义。
不谈影片缓慢的叙事节奏,不谈影片前70分钟对两个时间段落叙事的刻意打散,不谈观众对于主角颇私人化的动机的难以理解,本片尽管存在一个故事主线,但这个主线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即告终止——电影后半段落对“结局”的填补,在情节意义上是不具备说服性的。也就是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某种程度上为了吸引、迎合商业电影观众所作出的叙事努力,反而因为其断裂和不完整,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甚至比毕赣《路边野餐》里完全不在乎叙事性,要让观众愤怒得多——没有期待和期待落空,是不一样的。
原标题:“二次元”凶猛来袭 治理应与引导并举前不久,某杂志报道,在网络空间里,有一股颓废气息颇为流行,而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想的、说的、做的也颇受这股气息的影响。
2018年,是性别新闻前所未有大爆发的一年。 年初,席卷文化界、公益界和商界的反性侵运动第一次将性侵和性骚扰事件曝露在阳光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高发与危害,反性侵运动在中国也间接推动了司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