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地方特色小吃街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来,南有广西南宁中山路,北有陕西西安大皮院,西有四川成都锦里,东有上海城隍庙,无数的小吃街如同盘根错节的经脉一般遍布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
东南西北,天涯海角,无论你身处何方,过个马路,拐两个弯,就是一片喧嚣的散发着腾腾热气和香气的空间。
1
来自乌斯怀亚海港的大鱿鱼
老黄的全名叫黄豆豆,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老黄。一年365日,老黄每天都会拉着一千条从城西的廉价海鲜批发市场买来的大连产鱿鱼,开一个半小时的大货车,到城东的小吃街里去卖。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一种带有触角的软体动物。 吃铁板鱿鱼最讲究的是调料,对于懂得美食的人来说,这不但是个进食的过程,还是个自残的过程。 每个人根据自己喜好的口感,决定鸡精、添加剂和地沟油的配比, 再配以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简陋作坊里熬制了十几个小时的蒜蓉辣酱、甜面酱、排骨酱、豆瓣酱。一串看似豪爽简单的铁板大鱿鱼,其实内在精致复杂。
几乎所有的顾客都秉承着一个念头: 国产的不如进口的,土长的不如外来的。因此,老黄在摊位的旁边竖着一块纸牌子,醒目地写明了鱿鱼的产地—— 南美洲的阿根廷。在傍晚时候,还会特地挂上一串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泡,吸引着街上熙熙攘攘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在老黄的手中, 和阿根廷攀上了亲戚的大连深海大鱿鱼,呈现出与土生土长的鱿鱼不一样的肉质和生命力。从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2点,老黄要制作 超过500串鱿鱼,消耗 两桶精品特制地沟油、 五罐过期酱料和 十袋食品添加剂。
每串鱿鱼,用的时间不到两分钟,却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不知名化合物和多种类细菌。在这样一个小吃摊里,碰上节假日,就会有 大约1000串鱿鱼、上千种化合物、上万种细菌,在一天之内被游客们全部吃完。
2
从没去过上海的小笼包师傅
老黄鱿鱼摊的隔壁是一家上海小笼包。店内的厨师小陈不是上海人,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去中国最繁荣发达的城市——魔都。每一次揉压面团、包裹馅料的时候,他都会在心里一遍遍描摹东方明珠的形状。
小笼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之后在各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常州味鲜,无锡味甜,但在小陈看来,上海小笼包的优势就和这座快节奏的繁华都市精神不谋而合——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率。
做小笼包的诀窍是:揪出的面团一定要小,但涂在表面的地沟油一定要越多越好;精肉好肉可以有,但必须坚持肥肉坏肉为主导;新鲜面粉和过期面粉以1:10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才能营造出最好的口感,小陈将他的一系列经营策略总结为“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在刀刃上”。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传统的饮食文明的国家,因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衍生出了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如果论起中华美食来,岂止是没有一只鸭能够活着离开武汉,简直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够活着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