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被誉为“中国的爱情节”,在漫长的发展传承中,七夕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变化。通过书本,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古人靠观星判断农时、占卜吉凶,观星是古人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发展,星星的作用不再那么重要了,但在中国人的心灵星空中,有两颗星,以及它们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让人津津乐道。每到暑热初退、凉风乍起的夜晚,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举目望天,在初升的新月光华中,在满天闪烁的繁星中,在烟涛微茫的银河边,寻找它们的清辉——那就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在夏秋季节,如雾如梦的银河东岸有一颗银白色的明亮星星,它的两侧各有一颗稍小一些的星,好像是一个大人挑着两个小孩;而在银河西岸也有一颗十分明亮的星,它的近旁有四颗小星构成小菱形,犹如古代妇女常用的梭子——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在今天,这两颗星有了更科学的名字:牛郎星叫天鹰座α,属于天鹰星座,织女星叫天琴座α,属于天琴星座。在夏季的星空中,牛郎星、织女星和天鹅座的天津四这三颗亮星,构成一个醒目的大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形”。如今在晴朗的夏夜,人们还是很容易观测到这三颗星星。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观星指南》,让天文小白也能轻松成为观星达人,这本书结合了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和西方的星座划分方式,并为读者讲解了许多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中的天文学知识,比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参商不相见”“霍去病倒看北斗”等故事,是一本有文化的观星书。
说到洗脑的作品,我想李白的《静夜思》一定排得上榜。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最开始就会背诵的几首诗之一。那究竟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这么轻松地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呢?
开创元代新画风的赵孟頫、绘制出世界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印象派领导者”莫奈、雕塑大师罗丹……如果你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管道升、葛饰应为、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克洛岱尔?
2019年10月27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的对外开放,对于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国际化又迈向了重要的一步。大兴机场的整体设计美轮美奂,整体的外形是一只凤凰的图案。正是象征着咱们中华民族在经历苦难之后,再次浴火重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
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一百年来,中国动画在探索中沉浮起落,砥砺前行:既有模仿和照搬的蹒跚学步,也有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既步入过原创乏力、代工生产的低谷,也有厚积薄发,涅槃复苏的新生。而中国动画始终不变的,是深深植根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赤诚之心。
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春夏和秋冬两两相继,春和秋的节点变化相对明显。春夏季,阳气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阴气渐强。春发秋收,一扬一敛。物候继替,很多习俗也相互对应。
胡同内,杂草间,正阳桥疏渠记碑伫立其中。正阳桥疏渠记碑是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文物,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记载了天桥南疏渠之事。石碑虽不起眼,却是北京中轴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