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指出,常梳头可通畅血脉,使发根牢固。《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建议:“一日三篦,发须稠密。”
首先尝试“梳发”的是陆游。早晨起来他“梳头拂面丝”;不开心时他“意闷发重梳”;闲来无事时他“短发萧萧起自梳”;即使是生病了他也不忘“病观《周易》闷梳头”。晚年的陆游容颜虽老,但由于常梳头,发丝仍如“胎发”(小孩的头发)一般柔软光滑。
大文豪苏轼也加入梳发的队伍,并且还遍寻名医,摸索出梳发的秘诀:“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为了尽可能地多梳头,据说他连夜间散步的时间也不放过,将头发披散至肩,边走边梳,发量也从“新沐头轻感发稀”渐渐变为了“风露气入霜蓬根”,肉眼可见地增长。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来源/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众人皆苦“脱”
要说历史上一“脱”成名的,要数西汉时的王莽。《晋书·舆服志》记载:“王莽顶秃,又加其屋也。”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描述:“王莽头秃,乃施巾”,也应证了王莽秃顶这一事实。
为了解决秃瓢,王莽苦思冥想,发明了一系列“物理”防脱法。他先是将硬物衬裱入软帻,使顶部升高形成“介”字形的“帽屋”,谓之“介帻”。这种帽子佩戴后的视觉效果与正常人无异。此外,他还用煤涂发,用墨染须,假充壮年男子。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来源/上海博物馆
王莽被杀后,起义军将他的头颅挂于城门示众。让人惊叹的是,那个脑袋上的发须竟依然保持着乌黑光亮的色泽!
在古代,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无论男女老少,皆有脱发之烦恼。“髢(bì)”“髲(dí)”“鬄(tì)”也应运而生。它们都可以被归类为假发,其中有真人头发制成的,也有用马尾等动物毛发、丝织品制成的,甚至有用木质、纸质材料辅以金属丝作为原材料的。
(嗯……这个看起来有点像牛粪的玩意儿,其实是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的唐代假发髻)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