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 1798年《抒情诗集》中经常提到的那样,骚塞似乎对使用页面空间令读者失去平衡很感兴趣。长期以来,批评注释实践的人一直认为,脚注改变了读者阅读文本的方式和体验。帕特里夏·怀特(Patricia White)对学术出版的讨论证实了阅读带注释的页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当读者的眼睛从一块文本移动到另一块文本时,线性阅读的连续性被破坏,给人以一种潜在的迷惑体验。在 18 世纪注释文本的页面布局中,注释所解释的段落开头通常用星号表示,邀请读者选择与之互动的方式。读者可以选择阅读文本然后阅读注释,或者只阅读文本,或者只阅读注释。
有些注释页面还通过在页面上设置不同字体的文本块,并用明显的空白区域将之隔开,从而向读者展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可能性。在演讲运动(elocutionary movement)及其对标点和页面空间的认知效果的关注之后,骚塞、史密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开始想象,人们可以通过操纵页面的布局和行距空间来打乱“某些已知的联想习惯”,正如《抒情诗集》的序言所宣称的那样。换句话说,在世纪之交,诗人们开始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印刷一本“与目前普遍认可的那些诗歌大不相同”的书来改变读者的心理习惯。印刷页面空间的排版组织不仅能塑造(或破坏)阅读的瞬间感受,也能塑造(或破坏)整个阅读实践,引导读者“思考,思考,再思考”。
但是,印刷空间中的排版元素也可能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在《学院冲突》(Conflictof the Faculties)一书的结束语中提出,当代印刷品损害了读者的眼睛。他们用灰色墨水代替黑色墨水,用小型字体而非宽阔字体来“攻击”读者的眼睛。“墨水的颜色和字体的排列方式打断了我的思考。”康德抱怨说,“有时,当你阅读时,一种亮度突然在纸上蔓延,混淆了所有字母,直到它们完全无法辨认。”印刷页面的重要性超越了印刷文本所要传递的内容,使得哲学推理变得不再纯粹。但是,康德含蓄地承认了时代对印刷等技术的需求。他呼吁的不是一种更为纯粹的形而上学,而是要求更好的印刷工艺。1798 年的哲学需要的是一种更清晰、更易读的字体,人们需要在更好的印刷页面上进行思考。
撰文|组论小组
摘编|刘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