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邓友梅:身外无累 心中无事

2017-11-05 16:59:01    新民晚报  参与评论()人

邓友梅说,这是他平生第一堂文学课。此后,茹志鹃鼓励他写日记,让他往写作上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淮海战场日记》,《文艺报》在发表时把题目改成了《文工团员在淮海前线》。

3 第一篇小说

解放后,邓友梅从部队转业,调到北京文联,在赵树理手下工作。有一次他问赵树理:“您写的文章怎么看怎么顺。我写的东西怎么总有疙瘩呢?我该怎么改进?”赵树理回答说:“第一,少用形容词,多写形象。第二,文章写好关上门自己先大声念两遍。你念得顺口别人读着就顺溜,自己念着都结巴人家读起来也咬嘴。”

1951年,邓友梅参加赴朝鲜慰问团的创作组,写了小说《咱们都是同事》,写的是朝鲜女兵救助中国人民志愿军伤员的故事。写好后交给团长田汉同志审阅。田汉读完后很高兴,说:“小小年纪写女人还写得不错嘛!女兵金大姐形象生动,毫不概念化。八成你心里有个人作蓝本。”这篇小说发表在北京文联的《说说唱唱》。

“赵树理、王亚平等人认为我虽然有文学细胞,但文化根底太差。就决定派我去文学研究所(后改为讲习所)学习。”邓友梅回忆说,当时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是丁玲,导师是张天翼。张天翼教给他观察生活、捕捉题材和形象的技能,也是记日记。

进了文学讲习所后,他认真读书,一天最少要读十几个小时的书。所里规定如果不上课,每天阅读书籍不低于五万字,他每天都读七万字以上。从文学讲习所出来后,邓友梅的小说《在悬崖上》发表在1956年的《处女地》上,接着被《文艺学习》转载,引起文坛的关注和争议,并因此被打成“右派”,被转送到盘锦地区去开垦荒山,从此二十二年没再写东西,直到二十多年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拨乱反正”,才又有了写作机会。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