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第三届乡村戏剧节:为什么是戏剧?为什么是乡村?

2017-05-02 15:01:27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扎下根来,从土地里长出作品。

一些戏剧人提出,应当将节日性质的展演转变成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的戏剧生态建设。如此一来,可以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在全年各个时段来到村里,走进村民日常生活,带领村民开展戏剧实践。

一个关键词在这三届乡村戏剧节中被反复讨论——在地性。何为在地性?李凝导演一直坚持:所有剧团必须驻地创作,演员必须是村民,不要空降演员和观众。“要做工作,和村庄实实在在地发生关系,真正的‘在地’,是艺术家和农民互相得到东西。”

乡村戏剧节是一个戏剧的生态,它本身就是一个另类的戏剧作品,因此应当保持本身的这种个性。如果把中国所有的戏剧节做成一个样式,或许不能叫戏剧节而成为了艺术展演,无非是一些戏在A地演完去B地演,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正是缺少了“在地性”。

对此,牟昌非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这需要一个阶段,首先是我们送戏下乡,后面希望村民能参与到戏当中,并且能有好的剧目出来。我是想做一个活动而非单方的投放,还是希望跟本地有个搭接,因此在思考怎么跟村子找一个契合的地方。”就目前而言,他认为还在摸索阶段,的确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艺术家驻村创作。

前来考察的戏剧制作人萧竞谈到,驻村创作应当避免用他者的眼光去看乡村,应当跟当地人生活在一起,深入了解村民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等,尝试发掘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东西。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剧团表达了驻村创作的意愿,但目前似乎仍有一些困难和阻碍,例如资金支持和活动组织的问题。诚如郎剑飞导演所言:“(驻地创作)费用怎么来?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驻地创作需要的是保障艺术家的生存问题。(应该思考)组委会到底该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是挥旗呐喊的一个人,还是在背后默默无闻帮助所有的艺术家、给他们更少的障碍以便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发掘本地优势,提升运营水平。

尽管当前戏剧节的资金出现问题,牟昌非依然表示了“有钱办没钱办,年年种年年收”的决心。

蒋好书女士认为,坐拥一所小学是优势:有孩子意味着有生机、有活力,村民有精神寄托;有老师意味着有人才储备、智力后援。在具体措施上,她强烈建议设立戏剧节基金会,由基金会确定宗旨、负责运营,组建起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亦可对接当代社会的标准化服务。

资深戏剧制作人、策展人袁鸿则当场出谋划策:将村里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认购,为戏剧节筹集资金——将乡村特色、戏剧节的理念借由这些农产品进行传播,进而扩大影响力;同时,可以为VIP买家提供相应的住宿、餐饮服务,借此鼓励更多人来参加戏剧节。此外,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艺术家演出的影像资料等,也可作为戏剧节衍生产品获得收入。

尽管,诸如“农家乐”等商业开发乡村资源的例子业已存在,但那并非牟昌非想要的。另一方面,将乡村开辟为艺术创造的新基地、用艺术点亮乡村生活,这一理念亦是“牟家院模式”的重要内核,而非一味地追求商业化和标准化。

资深从业者的宝贵经验带给牟昌非不少启发,乡村戏剧节如何在提升自身组织水平的基础上,又把握好“度”——既能更有效率地开展,又保留朴素、自由、真实的特色——这是组织者必须思考的。

夕阳下的乡村

牟家院村模式,是否能够加以推广?

徐灯先生的麦子树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潍坊当地一家主营文化的现代化公司,在资金上给予了牟昌非很大支持。徐总对乡村戏剧节有较长远的想法,他希望把牟家院村做成中国乡村建设的一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村庄,从经济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对乡村建设做一些尝试。“这符合国家倡导的政策,作为一个公民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乡情亦是一个重要因素”,徐总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参与者、志愿者,能力太有限。我做得太少了。”

中国万千乡村,人口流失是普遍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对于广大普通村庄而言,有优势自然能做好,没有优势怎么办?”牟昌非说,“我们在做一个实验,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有什么思路可以做。提醒别人,你们村也没优势,是不是也可以发展这种模式。”

李凝提到,凌云焰团队也在策划济南方峪古村的艺术节,想把戏剧节扩大为艺术节。他希望跟当地有良性的关系,也希望更多的乡村艺术节形成一个网络,不再是某一个组织的也不局限于某一地,而是概念性的遍地开花。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乡村艺术节不再成为景观化的存在,不再成为城市人猎奇追逐的对象,而是以自然的状态安静地生长,在更多荒芜的乡村,萌发出新芽,开出鲜艳的花朵。而我们所有关心乡村发展与艺术普及的人,须保有一份耐心,谨慎培育新生的幼苗,等待收获秋天的果实。

关键词:乡村戏剧节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