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老演员李立群自述:中国人为什么要自找麻烦演莎剧

2017-08-08 10:14:38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莎剧在许多英语系的国家,常常会是高中语文课本的教材。由此可见,它的可读性有可能超过它的可演性,也不能这么说,公平地讲,它是少有的,既可读亦可演的一种,文字华丽而繁琐的剧本。简单地讲,它的台词不像人说的话,像诗,又不太像,不论大小角色,连个路人甲、路人乙说出来的话,都不像正常人说话,不是发人深省,就是绕不过弯来。这个绕不过弯来要解释解释,莎士比亚剧本里,那种时时带有英文的重音出现的“无韵诗”的韵律,遍布在全剧中,而这些原来在英文中美好的音调,翻译成中文或其他国家的文字,就很难成为相得益彰的韵调。换句话说,因为语言不同,而完全走调了,虽然剧情还是原来的剧情。观众在失去好听的韵律当中,努力去消化大量的翻译工作,是不是能绕得过弯来,此乃一大考验也。演员倒霉就会倒在这儿。

你去看一个英国剧团在演莎剧,可以不用看,英文水平够,闭着眼睛听,就全“看”到了。因为台词里有心情,有景观,甚至还有灯光效果,它是有画面极了的台词,听到的是很好听的、像歌一样好听的英文“无韵诗”,所以欣赏起来不吃力。但是莎先生在创作的时候,没想到后来别的国家也会来演,他也没想过用英文去唱“京戏”或者念《赤壁赋》,当然,用中文去唱西洋歌曲My Way ,肯定也是“遍体鳞伤”,不是抬杠,真是这么回事。

还有,可以推论的是,四百多年前,演员表演的方式,还没有高明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现,当时的演员,社会地位蛮不被重视的。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将心比心”地想,可能是因为演员的演技还没有太丰富,所以剧本里的台词,才会不厌其烦地、又有音乐性、又能介绍出许多不同的情境,就像昆曲里大量的身段和细琐的唱腔,只要你能练得出来,观众就看不出来你在后台原来是多笨的人,你只要练得出来,内心戏有没有,情绪组合细不细,已然不像今天的电影那样,讲求生活,“真听”“真看”“真感觉”的理论了。所以许多电影在拍莎剧时,原本四个小时的剧,电影九十分钟,你也看懂了,也不觉得哪里不舒服。因为表演方式、镜头语言不同了,许多地方,文字性的原始情绪,就可以被拿掉了。不拿掉?再华丽的句子,都有可能变成肥肉,让人睡着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