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正文

唐小兵:学院与江湖之间的民国气象

2017-04-11 09:36:57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观察民国社会的重要视角,比如对于现代都市的比较。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的上海比北京更有文化气息,您怎么看?

唐小兵:关于民国时期北京与上海的文化研究,莫过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比较。如果从文化出版业的视角观察,毫无疑问,从晚清开始到民国,上海一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出版家王云五在一篇分析1927年到1936年十年间的中国出版业的文章总结道:“最近十年可算是中国出版事业很重要的时期。以出版物的数量论,这十年中的第一年全国新出版物只有一三二三册,其第十年则进至九四三八册,约七倍于第一年。中间各年度逐渐增加;只有民国二十一年,因上海遭一二八的事变,而我国出版家十之八九在上海,直接或间接都受其打击,因此这一年的新出版物较以前特别减少;此外总是有增无减的。尤其是后五年间新出版物的增加最速,统计前五年全国新出版物共一二八六二册,而后五年的新出版物却有二九八五六册。其一般的原因,固由于教育日益发达,社会日益进步;但出版家的努力出版新书,尤为重大的原因。”当时主要的出版机构,如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都在上海,后来建国后因为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调控,才迁往北京。出版文化的繁荣,为上海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海派文化。西方文化最初在中国传播,也是在上海。在晚清,出现了一些懂外文,能阅读西方报刊和书籍的口岸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塑造了一种介于中西之间的文化形态。后来到了民国,上海的文化更加多元,有创造社、鲁迅、左联所主张的左翼文化,也有像施蛰存提倡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上海这座城市,能够看到各种文化形态,多元的文化空间,为文化的碰撞提供可能,这种碰撞,既高度分化,相互之间又并不让人感觉矛盾,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包容、开放的海派文化也就此形成。上海是一座求新趋新的城市,是带有文化的时尚感的,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叶文心的《上海繁华:都会经济伦理与近代中国》等,都对此有过描述。

关键词:与民国相遇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