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17岁时的张爱玲爱什么怕什么?

2016-08-11 09:08:08  东方早报 莫琪    参与评论()人

张爱玲一生最后十多年里,只写成了《对照记》和几篇散文,再有就是将《海上花列传》译成英文,《爱憎表》就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这篇文章本拟作为《对照记》的附录,内容上应该是补充的关系,张爱玲自己在给邝文美及宋淇的信中说:“把《小团圆》内有些早年材料用进去,与照片无关。”

《爱憎表》对研究张爱玲来说有哪些增进的价值?冯睎乾提到了四点:《爱憎表》本身的文学价值;张爱玲的写作过程;传记价值;《爱憎表》与张爱玲其他作品的关系。

而陈子善则认为相对《爱憎表》,“豆瓣汤”则给他更多惊喜,当被问到拿手好戏时张爱玲答的不是写作而是绘画。他表示,张爱玲当年不但有文字的才能,她还有画画的才能,只不过画画的才能没有进一步发展,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就是个女画家。即便这样,她的绘画才能也已略微表现出来了,比如说《流言》的插图全都是她画的,都是漫画,很生动。另外张爱玲还设计自己著作的封面,《传奇》的封面是她自己设计的,《红楼梦魇》封面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张爱玲研究者、作家止庵表示,他七年前听宋以朗说到“爱憎表”时还以为是张表,现在知道是篇文章。这些文章其实是张爱玲记录在纸片上的一些文字片段,严格意义上应称之为草稿,手稿字迹模糊难辨且杂乱难以整理,有些事还写了不止一遍,由此可知她写作力求尽善尽美。止庵介绍晚期张爱玲喜用段式的写作方法,《重访边城》后半段就是这么写的,手稿也非常乱。

在止庵看来,“自己”对张爱玲来说是个重要的题目,“早在1940年代她就写过《私语》《烬余录》,50年代用英文写《雷峰塔》《易经》,70年代又写了《小团圆》,以后又有《对照记》,这些都有她的家族和她的经历的影子,虽然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尤其是后期,她很喜欢写自己的事情。到了晚年,张爱玲更逐渐退到内心里去了。”

关键词:张爱玲爱憎表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