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地球最后的夜晚》:被资本召唤的作者电影(3)

2019-01-07 17:18:35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地球最后的夜晚》:被资本召唤的作者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三、被资本召唤的作者电影
有趣的是,毕赣一方面那么想要获得评论界和高知识群体的认同,另一方面却被资本召唤,这可能说明这种艺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困境。毕赣标志性的长镜头在他连续两部作品里出现,据说《路边野餐》使用的是导演拍摄婚庆时练就的技能,那个长镜头完成的方式也极为原始,因此毕赣也被认为是“天才”型导演。这一次,《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那个著名的3D长镜头显然需要更贵的制作费用才得以实现。这部高投资的艺术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有超支的消息传出,尽管毕赣声称这对他的创作没有影响,可是事实上,这部电影被人熟知除了那个超长的镜头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其过度的营销方式。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传冒犯到不同层面的观众。熟悉毕赣的观众认为他不再纯粹,而不熟悉他的观众往往认为电影没有达到自己观看爱情商业片的期待。在这部电影的前期广告里,《地球最后的夜晚》被彻底消费为都市男女恋爱的附属品,“一吻定情”等广告语让这部电影在大众那里的文化意义被局限。而另外一方面,毕赣不断在一些访谈里谈到自己对“艺术电影”这个定义的执念,他强调自己拍的不是“文艺片”,而是所谓的“艺术电影”。他同时认为自己的电影设置了一个相对高的观赏门槛,他希望这部电影给走进影院的观众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挑战,甚至对观众说出“我的电影就像一场大雨,但是你们不要打伞”。也许,毕赣设置的这个门槛无关乎电影艺术本身,更像是考验影迷的基本素养,在他的期待里,他的电影是拍给小部分看的,只有热爱懂得电影的人才可以明白自己的表达?果真如此吗?
这部电影的画面足够精美,美术颇具心思,明星的特写让他们在银幕上释放着最大的魅力。这种操作就是将艺术电影的独特创造性转换为可以复制的时尚快销品,让汤唯的红唇和绿裙,让黄觉的风衣和皮夹克成为观众可以效仿的时尚单品。那些看似玄虚优美的诗句则脱离电影本身,成为可以发朋友圈或者表达观众私人感受的时尚单句。艺术电影在毕赣的电影里一方面可以彰显high culture阶层的智力优越,一方面具有被时尚界利用的价值。
毕赣想要通过模仿王家卫等人的影像风格,通过使用汤唯这样的时尚icon把自己的电影打造成high fashion的产物,他又想要通过树立电影知识的高墙并用玄乎暧昧的叙事将自己的电影树立成high culture的标杆。这类艺术电影和其空洞的情感在当下是无效的,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那就是好的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提出质疑,敢于挑战。由三大国际影展为代表的艺术电影那一套评价体系基本还秉持着经典时代的标准,对传统的优质电影保持着期待,这一套或许已经僵化,而今天影像的边际和电影的形态却发生着日益快速和意想不到的变化,电影和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艺术相结合,用各种新的方式传播和被观看。于是,经典的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尚且是个疑问,何况毕赣并没有吃透这套游戏规则,他的电影并没有给评论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新鲜的东西,更多是依靠技术来完成的视觉体验,这种体验并非不让人赞叹,但是绝不是不可复制的,甚至瞬间就可以被超越。
《地球最后的夜晚》试图用当代艺术的影像方式讲一个空洞的1990年代的黑帮爱情故事,用一个新的形式讲述一个老套的故事,他的电影里植入的所有符号和元素没有办法在现实里让我们共情,只是提供了一个供评论家可以分析的梦境的样板。他用长镜头加3D的把戏为我们造梦,却把普通观众隔绝出他的电影;而过多的拙劣诗歌或者是明星汤唯黄觉不断出现的特写则试图召唤更有消费力和表达欲的各路文青。
据说,毕赣非常重视评论的价值,成名前,他曾亲自拜会过一些著名的影评人,他向所有认识的人滔滔不绝自己的电影理想,有人因此信任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能力。在他这部电影的团队里,他甚至和电影学者合作来研究自己电影在电影史层面的创新性。制片人单佐龙的回忆里,他第一次见过毕赣就怀疑自己认识了一个天才。而这篇情怀满满的文章,也成为了一种营销的手段,这是我们这个过度消费电影的时代的荒诞,一切假以情感的东西都可以被贩卖。《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那点不多的浪漫也早已经在“抖音”短视频洗脑式的不断自我重复中被消费掉最后一点可贵的价值。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