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直到19世纪,野餐仍然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社交活动,包括复杂的餐点和精美的饮料,有时需要花费数天的时间来准备。
1871年,法国画家詹姆斯·天梭(James Tissot)流亡于英国,在伦敦度过了人生大部分的时光。他绘画了大量英国时尚女性的生活。这是于1876年的作品,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郊外下午茶活动。victorianfanguide 图
东方前世:流觞曲水、裙幄宴,文人墨客的雅好
在中国历史上,“野餐”的形式虽然与西方存在差异,但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以说,“流觞曲水,饮酒赏景”是中国古代独创的一种“野餐”形式。
日本画家山本若麟(Yamamoto Jakurin)于1790年创作的《兰亭曲水图》展现了中国古时候流觞曲水的传统活动,该画现存于神户市立博物館
“流觞曲水”最早起源于周代“上巳节”的古老风俗。“上巳”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这一天,周代有“水滨祓禊”之俗,即人们要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改为“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洗濯身体的风俗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而后又有了“临水浮卵”和“临水浮枣”等习俗,再演变成“流觞曲水”。于是每年农历三月,人们结伴前往郊外,坐在溪水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到了唐朝,宫廷及民间宴饮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同时女子社会地位较高,一种盛行于女子间的“野餐活动”开始出现。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两节气之间,唐朝女子间经常举办“斗花”与“裙幄宴”。该活动多半是官宦子女及富家千金参加,三三两两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两节气之间,唐朝女子间经常举办“斗花”与“裙幄宴”。该图为陈洪绶的《斗草图》,创作于1650年(顺治七年),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游宴的步骤分为两步:先是“斗花”,就是比谁佩戴的鲜花更名贵更美丽,许多长安女子为了在斗花中取胜,不惜一掷千金购买名贵花卉。游戏结束后,姑娘们便聚到一处,以草地为席,四周插上竹竿,将裙子连起来挂在竹竿上,搭成临时的帷帐,就地野餐,而这就被称为“裙幄宴”。
虽然天津人认半发面儿、十八个褶子的水馅儿包子,却不认狗不理。理由不是别的:当代狗不理失了天津包子的气节。真正的老天津卫包子铺一般只卖早、午饭。每天五六点天还没亮,包子铺的热气就升腾起来。
麻婆豆腐是四川给世界的一个礼物,麻婆豆腐配大米饭,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绝配。 麻婆豆腐起源地是四川,但你会经常发现,今天总在各种场合对麻婆豆腐念念不忘的,却是岛国日本
陈晓卿说过:“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就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用我的话,和这个城市才有了肌肤之亲。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