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幅四联屏风作品,有如此描述:
一屏画的是杂草丛生的湖边矗立着一棵大树,掩映着中景的树林和远景的建筑,它可能是达官贵人的楼阁。接着是小湖的风光,北京郊区这类池、塘、泊比比皆是,一座小桥在平滑如镜的湖面最狭窄处连接着小湖的两岸。三屏描绘同样的风光,在小湖北岸,远处隐约可见山峦叠嶂,好像是从颐和园后边看到的香山一样。最后画的是小湖的源头,近景是两株非常漂亮的大树,不是松树便是杉树,还有芦苇丛和中景的树林,闪闪发光的黄色树冠,那可能是黄栌。香山的山坡生长的正是这种秋天树叶变红的树,每到深秋,漫山红遍,如火如荼。
然而,《野墅平林》作为一个富有实效的研究个案,其价值又超越了作者的归属问题。因为该作品被认为是“把西方绘画艺术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的第一幅艺术珍品”。有关评述如下:“这幅画本可以镶在一个大画框里,却采用中国裱画方法,是分四屏裱在画轴上的。它大概是用来装饰教堂祭坛的,也可能就是为北京大教堂而创作的。”“这是幅画在绢素上的写实油画,以石绿、赭石色为主,浅蓝色的湖水有些模糊,同平静的环境融为一体;立体感和透视感极强。由于这幅画完成于17世纪初,这些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显然是新鲜事物,树木、松针、阔叶、杂草、芦苇,千姿百态;中景的小桥和远景的房屋的几何构图基本上以欧洲的技法绘成的,更确切地说,是以意法学派的技法绘成的。”该作品“重彩绢素,用中国工具和颜料,稍有别于西画构图以散点透视出之,只是描绘技法用阴阳面处理,画倒影,这种中西画法的交流,正是以中国画为主体的交融。与清康、乾时郎世宁诸人之作相比较,保留西画色彩的比重要轻微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