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社会史与概念史交互运用 重审中国的“近代”(5)

社会史与概念史交互运用 重审中国的“近代”(5)
2020-04-24 11:23:57 中华网文化

从社会史角度关注“中国近代”的复杂性,并非要将中国近代打入另册,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在全球视野下把捉中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冲击。本书第二编四章切换观察的角度,从东西关系讨论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之问题。第四章《“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考察了作为空间概念和心性概念的“东洋”内涵的变迁,触及何谓中国之问题。1870年,在行将结束环球旅行时,清朝出使大臣志刚在日记中不无自信地写道:“中国者,非形势居处之谓也。我中国自伏羲画卦已(以)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所传,以至于今四千年,皆中道也。”起源神话是近代国家建构中必不可少的象征资源,上个世纪末以来黄帝是讨论民族主义时常被论及的符号,与将黄帝视为断裂的近代性符号不同,第五章《连续性与断裂——二十世纪初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帝叙述》通过分析清王朝统治下的历史教科书,表明黄帝符号虽然在近代有不同的语义变化,但一仍其旧地被作为公共知识而得到重写和传播。第六章和第七章均是对热门话题的批判性反思。在讨论与民族概念相关的“人种”概念时,国外学者有将该问题泛化为中国历史固有现象之倾向,第六章《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比较》通过对布鲁门巴哈“人分五种说”传入过程的梳理,指出在近代中国掀起波澜的人种概念泊自西方,并且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但与日本强调差异的言说不同,中国知识人侧重于对抗。第七章《黄帝自巴比伦来?——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梳理了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如何从英国到日本再到中国的过程,与此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不同,此处尝试从知识的跨文化再生产角度比较日本与中国的差异,指出西来说之所以很快从清末排满知识人的言论中消失,乃是因为该学说暗含了汉族的外来性。可以说,作为知识的中国“近代”是在对近代的前瞻和想像中被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