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社会史与概念史交互运用 重审中国的“近代”(5)

社会史与概念史交互运用 重审中国的“近代”(5)
2020-04-24 11:23:57 中华网文化

从社会史角度关注“中国近代”的复杂性,并非要将中国近代打入另册,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在全球视野下把捉中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冲击。本书第二编四章切换观察的角度,从东西关系讨论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之问题。第四章《“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考察了作为空间概念和心性概念的“东洋”内涵的变迁,触及何谓中国之问题。1870年,在行将结束环球旅行时,清朝出使大臣志刚在日记中不无自信地写道:“中国者,非形势居处之谓也。我中国自伏羲画卦已(以)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所传,以至于今四千年,皆中道也。”起源神话是近代国家建构中必不可少的象征资源,上个世纪末以来黄帝是讨论民族主义时常被论及的符号,与将黄帝视为断裂的近代性符号不同,第五章《连续性与断裂——二十世纪初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帝叙述》通过分析清王朝统治下的历史教科书,表明黄帝符号虽然在近代有不同的语义变化,但一仍其旧地被作为公共知识而得到重写和传播。第六章和第七章均是对热门话题的批判性反思。在讨论与民族概念相关的“人种”概念时,国外学者有将该问题泛化为中国历史固有现象之倾向,第六章《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比较》通过对布鲁门巴哈“人分五种说”传入过程的梳理,指出在近代中国掀起波澜的人种概念泊自西方,并且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但与日本强调差异的言说不同,中国知识人侧重于对抗。第七章《黄帝自巴比伦来?——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梳理了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如何从英国到日本再到中国的过程,与此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不同,此处尝试从知识的跨文化再生产角度比较日本与中国的差异,指出西来说之所以很快从清末排满知识人的言论中消失,乃是因为该学说暗含了汉族的外来性。可以说,作为知识的中国“近代”是在对近代的前瞻和想像中被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