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述林》是鲁迅挚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的译文集。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英年36岁。噩耗传到上海,鲁迅悲愤填膺,决定联合进步作家,整理出版烈士遗著。
于是,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鲁迅克服病痛的折磨,亲自编校这部书稿,又多方联系印刷、出版事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想收集整理他的遗著,以教育人民,扩大革命影响。他在1935年6月24日写给曹靖华的信中,专门提到这件事,说:“它兄(即瞿秋白)文稿,很有几个人要把它集起来,但我们尚未商量。现代有他的两部,须赎回,因为是预支过版税的,此事我在单独进行……我以为哭是无益的,只好仍是有一分力,尽一分力。”
与沈雁冰、郑振铎商量出书
当时,鲁迅的身体状况很不好,但仍坚持做好这件事。他在6月27日致青年作家萧军的信中坦承:“身体还是不行,日见衰弱,医生要我不看书写字,并停止抽烟;有几个朋友劝我到乡下去,但为了种种缘故,一时也做不到……我的决心是如果有力,自己来做一点,虽然一点,究竟是一点。”
不久,鲁迅便约请瞿秋白生前另外两位好友、进步作家沈雁冰和郑振铎,在郑家商量编印遗著的事。
鲁迅首先提出,经费是个难题,只有向熟悉的朋友筹集。联系印刷所的事务,暂定由郑振铎负责。后来,他们又多次会面或写信联系,商讨编辑出版各项事务。还几次征求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的意见,具体敲定书稿内容、范围及手稿征集办法。
病中的鲁迅迫切希望尽快做成此事,以为“亡友的纪念”。他曾致信郑振铎,恳切地说:“密斯杨(即杨之华)之意,又与我们有些不同。她以为写作要紧,翻译倒在其次。但他的写作,编集较难,而且单是翻译,字数已有这许多,再加一本,既拖时日,又加经费,实不易办。我想仍不如先将翻译出版,一面渐渐收集作品,俟译集售去若干,经济可以周转,再图其它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