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爆火,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古代青楼女子的议论和探讨。
这部剧改编自关汉卿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的是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赵盼儿解救同病相怜的姐妹宋引章的故事。但剧中女子们的生活,看起来并不如原著中那般凄苦、无助。
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那么,古代青楼女子的地位究竟如何?
“娼妓”自古有之,但是对于讲究“设男女之大防”,以女子贞洁为重的封建社会,娼妓制度就显得有些“奇葩”。
它游离于家庭“妻妾”制度之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自己的伦理。女子与男子们在一起寻欢作乐,共同造就了一个“香帏风动、高调鸣筝”的欢乐窝。
先秦“以声色歌舞事人”的女乐
“妓”字很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说,但它并无娼妓之意。论娼妓的起源,可一直追溯到古代“女乐”这一群体。历史上对于女乐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以理解为:女性乐舞表演者。她们出入于王室贵族,以声色歌舞娱人,供统治者享乐。女乐是娼妓的雏形。
早在商朝之前,女乐就已昌盛。《管子·轻重甲》中记载:“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
夏王桀喜好女色音声,拥有女乐三万人,宫殿内钟石丝竹之音不绝。商朝至先秦时期,女乐更声势浩大,许多女子凭借着细柳扶腰的舞姿成功出圈。比如《拾遗记》中的延娟和延娱。她们“辩口丽辞,巧善歌笑”,一舞起来“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又比如唱跳俱佳的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是形容她美妙的歌声;以及秦始皇嬴政之母赵姬“绝好善舞”,令吕不韦神魂颠倒。
《皓镧传》中的赵姬
那么,这些顾盼生姿、能歌善舞的乐工地位如何呢?事实上,虽然她们拥有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但这并不能使她们脱离“奴仆”的命运。这些女性多来自社会底层,从属于男性,作为统治者的玩物。即使有极少数的人通过努力一跃成为嫔妃王后,大多数乐工还是处于无人身自由、被人轻贱的处境。
《战国策·东周策》中曾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治国期间,为了鼓舞士气,将奴隶女子招为女乐,并在宫中开设七百女闾(女子居住之地),供军士娱乐。而在《吴越春秋》中,也有越王勾践俘获吴国之女,将他们独置山上“使士之忧思者,以娱其意”的记载。
五代十国周文矩(传)按乐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洗脑的作品,我想李白的《静夜思》一定排得上榜。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最开始就会背诵的几首诗之一。那究竟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这么轻松地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呢?
开创元代新画风的赵孟頫、绘制出世界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印象派领导者”莫奈、雕塑大师罗丹……如果你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管道升、葛饰应为、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克洛岱尔?
2019年10月27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的对外开放,对于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国际化又迈向了重要的一步。大兴机场的整体设计美轮美奂,整体的外形是一只凤凰的图案。正是象征着咱们中华民族在经历苦难之后,再次浴火重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
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一百年来,中国动画在探索中沉浮起落,砥砺前行:既有模仿和照搬的蹒跚学步,也有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既步入过原创乏力、代工生产的低谷,也有厚积薄发,涅槃复苏的新生。而中国动画始终不变的,是深深植根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赤诚之心。
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春夏和秋冬两两相继,春和秋的节点变化相对明显。春夏季,阳气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阴气渐强。春发秋收,一扬一敛。物候继替,很多习俗也相互对应。
胡同内,杂草间,正阳桥疏渠记碑伫立其中。正阳桥疏渠记碑是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文物,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记载了天桥南疏渠之事。石碑虽不起眼,却是北京中轴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