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顺便说一下晋朝史学家张璠对张松、法正出卖刘璋,引刘备入蜀的道德评价。《三国志.刘二牧传》注引张璠的话曰:
“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了,今人读这番评价,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后世对于刘备夺取益州的不义性,在这以后渐渐淡漠了,在文学作品中,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歌颂之辞,这主要是缘由于后人为了制造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正统政权的需要。正统与非正统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定性中最重大的法礼问题,今天的话说,就是最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正统的政权,才能受到人们的歌颂,其君臣才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正面刻画,在民间才能享有各种形式的香火与祭祀,才能被美化和被神话。反之,如果是非正统的政权,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则会动员一切力量鞭挞之、丑化之,民众所能接受的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不少是受正统与非正统意识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文化形式的灌输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