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4)

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4)
2021-12-22 10:42:14 高丹 澎湃新闻

礼节是有其时代性和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的,比如大家很排斥跪拜礼。而跪拜礼在先秦时期一直是常用礼节,为何最后成为了大家心中不接受的姿势呢?一是在汉初叔孙通为汉高祖制仪时期,严格规定臣下见君上须叩首跪拜,不跪不拜要受处罚。当然,还有随着高足家具的出现,人们不再席地而坐,人们下跪行拜礼,反倒礼敬程度显得更为隆重,受礼人的威严感更为突出,到了后世,也彻底演变成了在封建社会里,用来区分高低贵贱的一种礼节了。

再如对古礼中敬语的推行,许多人觉得今天说这些文绉绉的话,很奇怪。其实古礼有许多敬语,有时候是适合的,比如在写信时开头写上“某某敬启”或“某某拜启”,结尾写上“顺祝春安”或“顺祝安祺”,总比直接写某某收,结尾说“好了,再见吧”要有深意得多。“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与他人交谈,态度要恭敬,谦虚恭敬,明尺度懂分寸。对于传统敬语礼仪文化,希望家长或学校,可以让年轻人多多了解,理解许多礼节所要表达的“敬”意,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所以在礼仪推广方式上,不可只注重形式,只做操作层面,一定要对每一个礼节的内在含义讲清楚,抓住深层的“义”。

用今天这个时代的眼光,正确对待这份绵延数千年的传统礼仪文化

澎湃新闻:回到这本书中,《礼仪中国》中也引用了很多古代绘画材料,比如《历代帝王图》中出现的“凭几而坐”,还有《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垂足坐”,您可以再谈谈在这种对比文献记载和传世画作或者出土文物获得更加直观的理解的案例吗?

海英:虽然传统礼仪在诸如《礼记》《周礼》《仪礼》《左传》等古籍经典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复原时还是有局限性的。而古代的传世画作、各种出土的文物、古墓壁画等等,都是古人生活场景最为真实的写照。

比如:在写“席”礼一篇,我用了《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图景,可以完全看清楚那个时期坐榻的真实形制和坐在榻上的姿势,以及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演变时间。其实在叉手礼一篇中,如何行叉手礼,也提到了这幅画里面一位正在向韩熙载行叉手礼的情景,真实精准地再现了叉手姿势。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再如,在写“衣冠服饰”篇,不同时期的衣着服饰,发式和着装礼仪等等,配上了《历代帝王图》的局部,从中获取到了汉代冕冠衮服极其精准的样式图。在写宴饮一篇时,借鉴了东汉墓壁画《宴饮百戏图》,全方位展示了古代宴飨场景,参加宴席者的服饰、坐姿、食物的摆放位置、现场舞者的姿势。写“拜见礼”时,古人往往初次登门去别人家拜访时会用投“木刺”的方式,让主人对本人有个大体的了解,木刺其实就是一种用木片削成的简牍,为了让读者更为形象地了解,便配上了出土的古时“木刺”图,尤其是木刺上还留着古代拜者书写名片的内容,比如抬头写什么,问候语会写在什么位置,结尾还会写上官职或字、籍贯等内容,为我们了解古代名刺书书写内容,提供了具体精准的范本。

澎湃新闻:还有就是《礼仪中国》中设置五个单元,可以谈谈为什么关注到这五个部分?

海英:全书的内容,总共分为举止仪表、向位礼仪、社交礼仪、饮食礼仪和人生礼仪五个大篇章。

举止仪表篇,具体是对古人的坐、立、行、容貌和衣冠作了详尽的介绍。之所以把“举止仪表”放在开篇,正是有礼之貌的最好表达。第二篇“向位礼仪”重点对古代居住宫室建构布局进行介绍,从中了解古代不同地点、不同场合的方位礼制。对今天国内、国际通用方位排序也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篇“社交礼仪”,重点介绍了古代几种常用见面礼,比如跪拜礼、揖礼、拱手礼、叉手礼等等。第四篇“饮食礼仪”介绍古代的饮食文化、各种器皿、筷子文化等等。最后一篇是“人生礼仪”,选择了诞生礼、冠礼、笄礼和婚礼四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仪式以及发展演变作一个详尽的呈现。其实,人生礼仪篇当中,各种风俗仪节背后所体现的人文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包含了古人对天地、生命的敬畏之心,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婚姻家庭角色的不同思考。

澎湃新闻:其实现在的互联网开放的环境导致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很容易片面和激化,比如之前综艺出现的徒弟为师父倒茶,倒完茶后刚好茶壶口嘴冲着师傅,就被批评不懂规矩,但是网友会很激奋地指责这是一种“封建礼教”。包括现在稍微对于女性的仪容服饰进行规范就有可能被网友定义为“女德班”,你怎样看这些现象的出现?

海英:网友指责是封建礼教,我觉得有点矫枉过正了。给客人倒茶时,茶壶嘴不能对着尊长或客人,在传统的茶道中也有这样的讲究。主要是为了避免壶嘴里的热气冲着客人。这就像传统礼仪当中讲到的,给他人传递物品时,带尖儿、带刃的一端不可朝向别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平时喝酒,与别人碰杯时,为了向对方表达敬意,有时候需要把杯口稍低于对方的酒杯,对于这样的礼节,大部分人就能接受,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茶壶摆放的礼节呢?而且同样也是一种传统礼俗而已。

另外,女性对服饰妆容进行规范,仪表妆容整洁,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的体现。虽说今天是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但不能把粗鲁当个性。有时候,对于传统礼仪,我们要把目光放宽一些,一定要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再做批评也不迟。不能眼前看到几个字,或听到几句话,就一股脑全部否定掉。当然,对于那些确实不适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尤其是那些陈旧保守、糟粕性的内容,比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等这些不符合今天时代发展的礼俗,绝不可推广,更要杜绝。但不能因噎废食,彻底抛弃。我们要学会用今天这个时代的眼光,正确对待这份绵延数千年、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礼仪,去芜存菁,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又不失中华传统本色的礼仪文化。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