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尧舜禅让不传子的真实原因居然是“舅舅不同意”!

2017-08-08 10:17:28    壹读  参与评论()人

以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村落,只有能过性生活的女性才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用来接待男阿注(这种关系的男女称对方为“阿注”)。男人在这个母系社会就没有单间的待遇了,只能和舅舅挤在一个屋住,这里看出舅舅重要了吧!

走婚依然是一种比较自由随意的结合,男人还是无法确定自己的子女。后来姑娘们觉得心里不爽了:“老娘天天又得下地干活,又得带孩子,老爷们过一晚上就走人了,太轻松了吧。不行!得找个老爷们来给老娘下地干活儿!”

于是相对固定的男女关系开始出现了,注意是相对固定,人类首次出现了“夫妻”的概念。这时相对固定的“夫妻”并不住在一起,所谓的丈夫此时相对比较有把握能确定妻子生的孩子是自己的,所以要时不时去尽尽义务,但并不长期住在一起,这种情况被称为“望门居”。

但是总来回跑太折腾,于是妻子说了:“以后你就住这吧!”就这样,从妻居的对偶婚出现了,没有血缘的人类男女首次长期住在了一个屋檐下。

恩格斯对人类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转变是这样评价的:“人类从群婚向对偶婚的转变主要归功于妇女”,因为妇女养育子女很辛苦,需要一个男性来帮助分担生活压力;而就男性来说,“从来不会想到,甚至今天也不会想到放弃群婚带来的便利”(但是现在有110了)。

从今天的价值观来看,处在从妻居对偶婚阶段的老爷们儿活得是很没面子的,既要倒插门,还要改姓妻子的姓氏,当然子女也要姓妻子的姓,谁让这时候还是母系社会呢。虽然这时父子之间可以基本互认,但这时老爸的重要性还是没有显现出来,男孩子最重要的同性长辈依然是舅舅。我国至今一些地方仍流行着这样的俗语:“天上老鹰最大,地上娘舅最大!”这也是母系氏族的遗风。

既然传说中的尧、舜、禹是男性首领,是不是说明他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已经脱离母系社会了呢,这还真不一定,女人仍然可能在“幕后掌权”,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说。

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用恩格斯他老人家的话说,这是“一种双方可以轻易离异的个体婚制”。毕竟是刚走出群婚阶段,什么“白头偕老”、“至死不渝”这样的概念还远远没形成。这个时期男女结婚前的性行为那是相当自由的,就算是婚后,夫妻各自找个小三、小四、小N经常也是免不了的。至今非洲一些土著部落还保留有节日期间夫妻各自去寻找异性然后去羞羞哒的习俗。

至于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夫妻俩三十年没有性生活这样的传说,只能认为是后来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用儒家文化对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曲解,真实情况大禹和妻子应该是……嗯,大家自己琢磨吧。

对偶婚这样的婚姻关系一般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毕竟夫妻双方只要一方提出离婚就算是完成离婚手续了。所以往往是因为一点小事,“偶因反目,辄至离异”。

妻子:“今天你洗碗吧。”

丈夫:“我懒,不想洗。”

妻子:“靠!离婚吧!”

丈夫:“离就离,明天我就回娘家!”

上世纪云南有些布朗族村落还保留有对偶婚的遗风,丈夫结婚时要背个铺盖卷去妻子家,随时准备一离婚就卷铺盖走人。估计“卷铺盖走人”这话就是这么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夫妻间没有什么共同财产,离婚不需要分房子、分存款,这也是离婚可以一句话就轻松搞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婚姻尧舜禅让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