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伤害了我,但这些伤害都是合理的

2016-08-31 09:08:04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无论是欧美文学史,还是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乡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是作家们所依靠的、最主流的创作题材,是滋养一个作家最大的“粮仓”。很多作家一生的创作,就是在以文字完成精神的还乡。比如鲁迅,他所有的小说当中都有绍兴;比如贾平凹,如果不写陕南地区,如果对这个地方没有依赖,他存在吗?

但是按照我们以往的习惯,会把“乡土”拆解成乡村与土地。而今天,从文学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呼应的角度来看,必须要重新认识乡土对于文学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现在比较倾向于把乡土文学中的“乡”改成“故乡”,而不是乡村,从而让“乡土”这两个字更经得起推敲,在文学创作中产生更大的能量。

因为在一个迁徙加剧、流动频繁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发生位移。我们不能默认每个作家总是跟乡村有关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是每个作家的生活跟乡村一定会产生关系;乡土这么一个庞大的文学资源,对于每个作家都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王安忆跟乡土文学有关系吗?如果按照我们以往对于乡土的理解,没有关系;但我把“乡”挪用为“故乡”之后,跟乡土文学有关系吗?有,那是上海与她一生创作的关系,上海的小街小巷,与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一下子就产生关系了。我自己也是迁徙的产物,是我父母那一代的迁徙使我成为一个苏州人。因此,虽然我身上流着农民的血,但是从小在城市的石板街上长大。

农耕文明恐怕已经不能支撑很多文学艺术的创作;一头耕牛,一个老头,夕阳落山,所谓传统的乡村的美学概念已经不能支撑一个人所需要的文学的所有内容。

每个人的写作几乎都有一片乡土,这就像印证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我在哪儿,什么就在哪儿;在这个时代,我倾向于用这样的概念和姿态来认定一个作家与乡土的关系,那就是我在哪儿,乡土就在哪儿。它不是一个回望的姿势,尽管那个姿势有时候会爆发出非常煽情的、非常浪漫的“啊,故乡”;不是站在几千里之外来看,并因了这种距离产生的某种情感能量而去回忆,去缅怀。我觉得在这个时代不必,你从小生长的这块土地基本上会构成你现有的乡土,它仍然足以支撑你的创作和视野。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24-05-09 09:53:01中法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