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芭蕾舞团的成立
尽管成立于战后的1948年,但松山芭蕾舞团在某种程度上承接了日本的左翼文艺传统,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分子的不满延续了战前左翼文艺的不少诉求。松山芭蕾舞团的创办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夫妇,在各自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了昭和日本的“总动员”体制。松山树子本人在回忆成为芭蕾舞演员的经历时提到,自己是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进入日剧舞蹈队的,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她接受了来自列宁格勒的芭蕾舞蹈家奥尔嘉·莎菲娅的指导,在战时的生活中寻找到了精神寄托。
团长清水正夫(左前二)和夫人松山树子(左前三)率领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于1958年3月8日抵达北京,受到首都戏剧舞蹈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 图
原本考进东洋音乐学校学钢琴的松山树子,由于对芭蕾舞的热爱,后来加入了奥尔嘉·莎菲娅和舞伴东勇作创立的“东方芭蕾舞团”。但芭蕾舞作为舶来品,虽有本土芭蕾舞演员“民族化”的尝试,但在战事吃紧的时候,跳“敌国”的舞蹈,也成了军国主义者的眼中钉。松山树子后来回忆,在日军接连占领关岛和香港等地之时,日本国内则是一片肃杀,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召唤上战场,东勇作本人也被征召到海军服役,平民的日常生活逐渐陷入困顿。在战时体制实行的时候,妇女的着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芭蕾舞也被歧视,舞厅接连关闭,东方芭蕾舞团虽然试图维持日常运作,但练习条件十分艰苦,还经常遇到军人的搜查,并被斥责“跳外国舞”不成体统。
双手各持一支簧管乐器排成V字形,管上有数个小开孔,管底不封口,两支管的哨片同时置于口内。一只中国汉代褐绿釉乐俑,其手持吹奏的却是古希腊原始乐器、现代管乐始祖——阿夫洛斯管。
12月23日,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在日本东京举办“知行合一王阳明在赣州”阳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以阳明文化为载体,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赣州文化发展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