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序章以探究中日同形词为何如此之多的原因切入,指出从中国输入日本的“西学新书”(如罗存德《英华字典》)“不仅是日本吸收西方知识的一条途径,而且给日语语汇里灌输了近代概念的新鲜血液”,因此在“和制汉语”传入中国这一路线之外,西学新书由中国输入日本的路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很多被认为是从日本进来的词,实际上早就存在于英华字典或西学新书里了”。也正是基于这种互相联动的关系,可以认为“亚洲近代化的进程是通过这种语词的交流得以实现的”,进而形成了东亚范围内的“近代化的知识共同体”。
第一编主要讲述所谓“西学东渐”并非只有西洋到中国这一条路径而已,从中国“东渐”到日本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著者先是回顾了关于中日近代新词语的若干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方法等提出修正,认为主要依靠辞典进行的词源调查法有其重大缺陷。随后,著者考察了以马礼逊《英华字典》为代表的英华字典、以《博物新编》为代表的“汉译西书”、《万国公法》以及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西学新书如何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洋学”、政治学与科技等方面产生影响的过程。例如在第六章中,著者详细地追踪了柳原前光从江南制造局购买的一批以数学、化学与机械等领域为主的汉译新书的书目及其在日本的流布情况,指出日本学者后来将这些书籍加以整理活用,尤其是编入教科书之中的史实,极大地推进了马西尼等学者虽有言及但未能深入调查的研究课题。
第二编考察的则是日语新词及其裹挟的新概念与新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的语言、文学与思想造成的“冲击”,即第二编标题所谓“东学激起千层浪”。前半部分以梁启超《和文汉读法》、熊垓译《雪中梅》、《共产党宣言》等三种文献为线索,考察了日语新词如何促使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与思想发生演变,揭示出新词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后半部分则着重考察了日语影响下的传统词汇与文体问题,例如中国近代的汉语词典如何应对洪水般涌入的来自日语的新词,以及近代中文文体如何受到来自日本的影响等等。
今天上午,位于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里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是2020北京全民阅读暨第十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启动活动现场,别开生面的启动活动后,第十届北京阅读季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