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天分在那时就显露了,他一度疯狂迷恋上木刻,将自己的木刻作品投稿给一位报纸的编辑,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对不起,你的东西简直是童话。”
后来,在老师朱成淦先生的推荐下,《大众木刻》月刊上发表了他的木刻《下场》,黄永玉领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稿费——五块钱。
拿到稿费时,他的手都在抖,转头又召集朋友狂撮一顿。
因为成绩原因,黄永玉的学习生涯还是终止在他15岁那年。
此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流浪。
02
黄永玉有一把法国小号,是他在流浪途中省下饭钱买的,走到哪都带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号,这使他士气鼓舞。
和大多数文艺青年一样,穷得叮当响的黄永玉,揣着把刻刀四处打零工。
他当过瓷场小工、码头小工、剧团见习美术队员,去哪都能认识新朋友,去哪也都有新的盼头。
在战地做美工那次,他心血来潮跑去附近的寺庙游玩,看到院子里玉兰花开得顶娇气,忍不住爬上去伸手要摘。
一位老和尚看见,让他下来。他不肯,一口一个“老子”,“老子高兴,老子就要摘!”
老和尚“礼尚往来”:“你知道老子是谁吗?”
黄永玉昂起下巴:“老子就是我!”
法师没生气,招呼他到禅房坐坐。两人说着话,他忽然发现书桌上有写着“丰子恺”名字的信封,才知道这位听他一口一个“老子”的和尚,竟是丰子恺的老师,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
这事后来被传了出去,成为笑谈。
多年后,黄永玉在北京修建万荷堂,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的时候,已经90多岁的吕正操打趣地说:“你年轻时喜欢称‘老子老子’的,干脆就叫‘老子居’吧!”
黄永玉和齐白石
03
“流浪”二字听起来潇洒,但在动荡中生活的八年,苦头也算吃够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黄永玉跑去江西教育观找了个美术相关的工作。
他没日没夜地干,在动荡的炮火中生活了8年,做什么都想跟艺术沾点边。
迷迷糊糊的,爱情就来了。
女孩叫张梅溪,出生书香世家,长的好看又酷爱文学,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