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流动的饮食文化 变更中的全球口味(6)

流动的饮食文化 变更中的全球口味(6)
2020-07-21 11:03:51 文汇报

在北欧,对盐的需求更比黄金迫切,特别是16世纪时人口开始增加,食品产业努力想赶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波兰、法国和波罗的海部分区域有丰富的盐矿,荷兰的盐传统上即来自这些地区,但这些地方的盐越来越昂贵,遇上战争时期供应情况也不可靠。最令人觊觎的供应源位于葡萄牙和加勒比海地区,掌握在西班牙君主手里,据说此二地的盐最适合用来腌渍鲱鱼,价钱又便宜。对西班牙盐的依赖使荷兰人在1609年与西班牙媾和。而当荷兰与西班牙的和平状态终于破裂,对盐的需求也成为荷兰人在1621年成立荷属西印度公司的主因。

比起大宗、高价且攸关民生的食盐贸易,香料这种奢侈品的贸易应该不大重要才对。但事实上,胡椒几乎算得上民生必需品,因为全球精英阶级的菜单里少不了它。在16世纪和17世纪,胡椒贸易占了世界香料贸易的七成。香料贸易另外几样主商品为肉桂、肉豆蔻衣和肉豆蔻,它们的贸易量比较少,但是为贸易商创造了极高的利润。我们不能说盐改变了烹饪文化,毕竟盐的作用是加强味道,而非颠覆传统菜品的完整性;然而,在通过贸易而取得香料的地区,香料却促成新食物文化的诞生。

由于香料生产十分专业,而且有地域限制,香料市场益发显得神秘,产品价值也随之上涨。在古代,阿拉伯本土或许可以取得桂皮,但在中世纪时,真正的肉桂生产几乎全为锡兰垄断。至于胡椒,商人须到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肉豆蔻、豆蔻和丁香则仅出产于印度洋的几个地方和现今的印度尼西亚,尤其是特尔纳特和蒂多雷这两个“香料岛”。上述这些地方的产品大多出口至中国,中国市场最大,经济最富有。据马可·波罗估算,在他那个时代,每天有1000磅胡椒运进杭州。

有种说法是,欧洲之所以要香料,是为了拿来遮盖臭鱼腐肉的味道。而事实却可能是,当时的新鲜食品和保存食品大概都比今日的健康,因为种植时并未施以化学肥料。无论如何,香料在烹饪中担任的角色取决于口味和文化。用上很多香料的菜价格高昂,因此有区分社会阶级的作用。对吃得起的人来说,这一点使得加香料的菜成为无法避免的奢侈品。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