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以莎士比亚的方式谈论莎士比亚

2016-06-06 09:06:14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整本书充满着这样“宛若神迹”的时刻,尽管表面上文字比较感性,但实际上严格遵循“倒莎派”的经典套路:即认为莎士比亚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人生经历,不足以承载知识容量如此之大的三十多部莎剧——说得更直白一点,他们认定,这个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理应是更“高眉”的产物。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够政治正确,但是长期以来,“保莎派”也确实苦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正面解释这些问题。哪怕是英国最为正统的普及性读物,也往往淡化莎士比亚本人的生涯是多么励志多么传奇,而把重点放在渲染其文学成就和描述其所在的时代。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前几年在BBC做的广播节目就是走这样的路线。2012年,他将讲稿编撰成《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Shakespeare's Restless World)时,当然要发挥大英的馆藏优势,配上翔实而醒目的插图,在视觉上还原一个绚丽而充满变数的时代。

比起同样以莎士比亚时代为切入点的名作《1599:那一年的莎士比亚》(1599: a year in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的密度要小一些,内容也通俗得多,但主旨大体上一脉相承,后者展示的很多细节也颇有启发性。比如说到当时的剧院观众,与如今衣冠楚楚、正襟危坐的状态相去甚远。那时所有的公共演出都是下午场,露天剧场上依靠日光照明,舞台上刀光剑影(都是真刀实剑,所以当时的剧场和剧团也常常发生暴力斗殴事件),台下的观众席则充满了被黄段子逗得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以及各种各样的酒精、坚果,甚至现开现吃的牡蛎。如果一定要类比,那么当年环球剧场的气氛,可能更接近德云社,而非上海大剧院。

统治者对剧院的态度颇为复杂。他们一方面看到戏剧——尤其是当时最叫座的关于英格兰历史的剧目“在锻造新的国族认同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感觉到在演出中积聚的民间智慧“在创立新的国家身份的同时也分裂了这一身份”。因此,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剧作家必然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创作是受到诸多限制的,有一些题材不可轻易触碰(就算碰也只能含沙射影)——比如瘟疫的流行和爱尔兰危机,还有人们对未来女王一旦驾崩之后国家命运的巨大恐惧。

关键词:莎士比亚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