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在贵州美食里的地位,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吴孟达,作为黄金配角贯穿在每一道贵州小吃、家常菜里,对贵州人来说,天天吃、顿顿吃折耳根,一点都不夸张。
▲凉拌折耳根。摄影/昙华碎梦,图/图虫·创意
早餐|提神又醒脑
早晨踩着7点落下的阵雨留下的水洼去上学,阳光照在卖糯米饭的早餐摊上,拌了猪油和酱油的糯米饭粒粒饱满,泛着焦糖色的油光。
▲贵阳街边的糯米饭。摄影/那是怎样的天堂,图/图虫·创意
给巴掌大小的糯米饭团放上油辣椒、土豆丝、泡萝卜、香肠和脆哨,最后一定要加一勺子折耳根碎,这平凡的早点一下子就能变得不同凡响起来。折耳根的精髓在于去油解腻,切碎以后口感清清脆脆,混在黏糯的糯米饭里可以保持口感的平衡,如同埋好的一颗颗“彩蛋”,时不时嚼到就爆发出独有的辛香。
课后小吃|灵魂蘸料
下课了,小孩们总会趁着长达20分钟的“大课间”,或是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三五成群的跑去买小吃,这小吃肯定就是“炸洋芋”。
每个学校的后门一定都有一家“最好吃的”炸洋芋小吃摊,一家炸洋芋好不好吃,关键就在辣椒蘸水,所谓“蘸水”,可以理解为沙拉里的“sauce”,是将烘焦的干辣椒粉搭配香油、酱、醋、盐,还有蒜泥调成的“蒜水”做成的酱汁,用来凉拌——所有的调味全系在这一勺里。
而辣椒蘸水的灵魂其实不在于辣椒粉,是折耳根。辣椒粉家家都是差不多的味道,唯独加入了折耳根的蘸水,风味一下子就能凸显出来。老板将炸好的洋芋条捞入铁钵里,撒上葱花香菜,舀一勺折耳根辣椒蘸水浇上去拌匀,香味一下子就出来。叽叽喳喳的一群小孩里一定会有一个负责嚷嚷:“老板,多要点折耳根!”
晚餐|贵州的家常味儿
到了放学,玩一会儿再回家,妈妈肯定已经开始摆上饭菜了。买一把细嫩的折耳根回家择好切碎凉拌,有经验的妈妈一定会多放点酱油和醋,因为折耳根不易入味,要让折耳根在佐料里多泡一会儿,入味了才好吃,什么鱼腥味早去掉了,只剩下独特的辛香。
剩半把折耳根和大片腊肉、蒜苗段、干辣椒下锅爆炒,一定要让折耳根吸满了腊肉的油盐咸香和辣椒段的干香辣味,吃起来既有肉味又解腻甚至还有一丝回甘,比腊肉本身还好吃。一荤一素都是下饭菜,足够一家三口美美地吃下一锅饭。哦对了,老爸下班路过菜场时,去卤肉摊子上称的半斤卤猪耳朵,切薄片红油凉拌,里面那香香脆脆的又是折耳根。
宵夜|小吃摊上的百搭之王
傍晚的时候最是凉快,贵州凉快,哪怕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贵州人家也少用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了。散步时让夜风吹一吹,什么燥热烦闷都不见。太阳彻底落下去的时候,都快八点,街边的宵夜摊子就该撑起来了,穿着短裤踩着人字拖的姑娘们就可以出来逛夜市了。宵夜摊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叫丝娃娃,一个叫竹签小烤肉。
“丝娃娃”其实就是小春卷,只是裹好的春卷像是小孩的襁褓所以才叫“丝娃娃”,这么形象生动的叫法,现在只有在方言里才常见。
“丝娃娃”的吃法既秀气又豪气,一张长桌上用小碟小碗分别装上酸辣土豆丝、豆芽丝、黄瓜丝、泡萝卜丝、凉面丝、胡萝卜丝、榨菜丝、脆哨碎、花生碎、炸黄豆......林林总总十几样配菜。姑娘白嫩的手心里摊着一张饺子皮大小的春卷皮,用筷子在每种配菜里分别夹上“几丝”包起来,最后浇上有折耳根的辣椒蘸水,一次性送到嘴里,带给人的满足绝不输给大鱼大肉。
▲这勺有折耳根的辣椒蘸水,是丝娃娃的灵魂。摄影/珙彦,图/图虫·创意
原标题:从舶来品到必需品:辣椒如何征服国人的胃? 如果说辣椒抵达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运输渠道是通过葡萄牙人开拓的海上航线;那么辣椒的中国之旅,则很有可能经由陆路深入到境内各个地区
西红柿又叫番茄,名字里有个“番”字,其实已经亮明了它的身份——这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蔬菜。番石榴、番木瓜、番薯同理,都来自南美洲。可是,你知道不带“番”和“胡”的很多蔬菜水果同样并非国产的吗?
小时候去饭店,父母问我想要吃什么,我总是会回答,鱼香肉丝。然后,我就会迎来两双“无可救药”的眼神。毕竟,在我当时生活的城市里,鱼虾蟹贝才是主流美味。但是,鱼香肉丝对于小朋友来说,真的很有吸引力啊。
麻婆豆腐是四川给世界的一个礼物,麻婆豆腐配大米饭,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绝配。 麻婆豆腐起源地是四川,但你会经常发现,今天总在各种场合对麻婆豆腐念念不忘的,却是岛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