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考证与思辨(6)

《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考证与思辨(6)
2020-05-14 14:02:15 中华网文化

不过,像西州回鹘这样,既承认本群体所讲的是突厥语,又将“突厥”作为“化外蛮夷”一类的蔑称,这仍是相当特殊的现象。

一般人总认为,蔑称总是他称,因为没有一个族群会以蔑称加诸自身。徐冲在《“铁弗”新解》一文中谈到五胡十六国时的铁弗部,便推断“既然是一种蔑称,则所谓‘因以为号’,就不会是‘铁弗部’的自我称呼,而应该是一种他称”。但其实未必然,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他称源于自称,并衍生出负面含义。如苗瑶族群自称的上古音*mlan-g本仅指“人”,由此而来的汉语他称“蛮”却带有贬义,不过相当多的苗瑶系族群迄今仍以此自称(如作为瑶族一支的勉人)。同样的,中国对日本的他称“倭/倭奴”,郑张尚芳认为本指“女人”,源于古女王国,但在汉语中向来被赋予强烈负面意味;而“支那”一词原也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无论源自“秦”或“晋”,就其本义及在佛经中均无贬义,晚清时甚至一度被不少国人用为自称,然而在近代日语中却染上了相当鲜明的蔑视意味。大概也因此,虽然川西汉人将包括彝族在内的几乎所有操藏缅语的人群都称为“倮倮”,但彝族中最大的一支诺苏人却以“倮倮”为蔑称(《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

虽然学界对“突厥”一词的本义有争议,但诸说均认为它本无负面含义,“化外蛮夷”这一层意味是西州回鹘的语汇中衍生出来的。这可想源于双方长期的伤害性互动,但却未必只是如本书所揣想的,是因彼此之间的政治对立与攻伐,倒不如说,这是因为西州回鹘在定居化之后,在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程度上,与游牧的突厥族群拉开了差距。

这在内亚历史上是常有的事。姚大力在《北方民族史十论》中指出,蒙古部崛起之初,在政治、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达程度,远不如乃蛮等原突厥部落,因而蒙古人在乃蛮人眼中是一帮“歹气息、衣服黑暗”(《蒙古秘史》第189节)的乌合之众,根本不能与克烈部(突厥化的原蒙古语部落)相提并论。到了十四世纪的帖木儿帝国时代,基本突厥化了的蒙古部族自称为察合台人(Chaghatay),而将东部草原地区的蒙古部众蔑称为Jatah(意为“抢劫者”);而东部蒙古部族反过来蔑称察合台人为quraunas(意为“杂种”),以保持游牧传统为荣(《拉失德史》汉译本第一编375-376页)。人类学者拉尔夫·理青格(Ralph A. Litzinger)曾说,族群的文化政治中,“偏僻”(remote)在“空间的道德地理学”(moral geography of place)中往往意味着不同族群在一个想象的和现实的空间价值、意义等级上的劣等,这一等级无限向外延伸,以至于无穷。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