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抗日神剧”为何难以被接受?

2017-06-12 13:23:55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英雄叙事中还掺杂了大量的道教神仙法术,点豆成兵、腾云驾雾、神仙救驾等情节经常出现在战争中。所以这是一种介于历史叙事与神话叙事间的比较奇幻的文体,作者创作动机的某些因素及社会影响也与当下抗日神剧有几分相似:“演义作家为了满足读者大众的审美、娱乐需求,为演义争得更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确采用了不少写作方法来涵容市井庶民的美学情趣,以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读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演绎正史所带来的虚幻程度不足、市井生活气息淡弱等缺陷,使作品具有一些鲜活、盎然的生机和灵趣。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作者有时过于媚从读者,而不注意描写的分寸,也使作品的某些地方显得鄙谬不经或肤浅庸俗,影响了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品味”(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这段评论中所提到的负面影响也正是当下社会对抗日神剧的批评。

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其他样式的文艺作品,而且因为其传播深远,对于塑造民族审美趣味、审美心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直到今天,这些半实半虚的历史演义小说还在被作为经典印刷出版,并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而抗日剧因为神化倾向却引起了众怒,个中原因或许正如某个央视访谈节目中所说的,宫廷剧可以戏说,民族惨痛的历史不容戏说。抗日的历史作为一个离现在不远的过去式,是我们民族近现代的切肤之痛,所以,如果出现演义体的美学风格,是不能被还幸存的历史当事人和严肃的批评家所接受的。

(二)对大众民族情绪的迎合

抗日剧的神化倾向虽然受到主流媒体和批评家的批评,却不断被受众热捧,此类剧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即能说明这一点。大众对此类剧的喜好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长期形成的民族审美情趣外,还与当下国际冲突语境下民间高涨的民族情绪有关。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引发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在知识分子层面,表现为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建树,主要包括“民族自强”“文化保守”和“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